古典说,人生就要不停的点开超链接,每一个链接背后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改变我们的往往是众多偶然事件。而我一直喜欢把什么事情都计划的很好,我喜欢看到事情按照计划好的完美运行的样子,我是典型的蓝色性格,崇拜牛顿和爱因斯坦,只是我当然有很多事情可以想明白,有很多事情也想不明白。
九十天前就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前一天我刚刚参加了读书会,然后老余分享了他建立于一年前的写作群(我总觉得这背后或许也有故事,有机会的挖挖看,*∩_∩*),我很偶然的在假装认真思考以后,又洗了个澡,然后决定加入,就这样,从来不写什么的我开始了每日一写。转眼到现在九十天过去了,我没有一天偷过懒,这也就意味着我已经连续写作了九十篇,好佩服我自己。后来也是很偶然的来到简书,很偶然的决定每天写一千字,很偶然的参加了这个万人过鸡年的日更活动。今天是活动的第十五天,大家都在写活动总结,我却不知道该写点啥。这活动结束了,春节假期也结束了,列车在飞速的奔驰着,我知道它的方向,也清楚正在驶向何方,这感觉还挺不错的。
有些时候我很敏感,伤春悲秋,太多的时候,我反应迟钝,后知后觉。开始写东西之后,我尽量让自己谦卑再谦卑,努力的去避免对人指手画脚,很多次,我都刻意的把我们改成我,把你们改成我自己,我简书里的文字几乎不发朋友圈,也有意的去避开周围的人和事,我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希望一切都平平静静,波澜不惊。
李笑来说,能够感知到细微的变化是一种能力,很重要的能力。比如说感受到自己细微的进步,进而高兴,比如说感受到自己细微的堕落,继续鞭策。能够从细小的事物当中判断趋势,的确是很重要的本领。
今早我问无限妈妈我最近写的怎么样,她的回答是:没有进步。我觉得她的评价倒是进步了,因为终于从三个字变成了四个字,以前她都会说:挺好的。只是,没有进步也的确是事实,这些日子整天闲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处也是一团和气,好不容易养成的规律习惯正在一点点的瓦解,跟着被瓦解掉的还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我最近也总觉得有一个瓶颈卡在那里需要去突破,总觉得自己已经原地打转了好久,写作是这样,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不学习就很难进步,经历的少又很难成长,想要突破瓶颈就要给自己创造个机会,然后拼一把。
我觉得写到现在,我有点上瘾的感觉了。每天不写点啥就会浑身难受,打开简书想半天不知道写啥依然会痛苦万分,真正把想写的写完了,会享受着那片刻的欢愉,只是发布以后,回过头再去看又觉得平淡乏味,紧接着便开始期望明天能有更加兴奋的体验,然后又是一天同样的重复,在这样不停的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循环当中,很明显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阀值在被拉高,目前的这种文字已经很难满足自己的预期了,这感觉就好比抽烟抽上瘾了就想去抽大麻。
只是这下一个阶段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对文字的熟悉,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进步速度。写的不好,可能跟文字也没多大关系,写出来的自己不满意了,是对自己要求得更高,自己不成长,就只能原地踏步,这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我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所以日更我仍然会再坚持很久,直到跟自己跟文字成为好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