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的一篇小说,不算长,读起来很流畅,整理讲的就是一件任务的受领、筹划、试验、实施、总结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在将任务的同时也在里面蕴含了不同的人情世故。
首先,是任务受领阶段,主角李善德是在一个最下游的单位里最不得势的角色,怎么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唐朝那个时代,岭南距长安五千公里(书中数据),而荔枝保存时间为3天,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中央各个部位之间推来推去,推到了上林署,大概是再也找不到其他单位可以推了,只能在单位找一个人来接摊子,这个摊子是个死摊子。署中上司及同事,用现酒醉,后贴黄地算计李善德。想想也很奇怪,这种死局也有人把自己人往里面做。也许不奇怪,总得有人死,死道友不死贫道,冷笑一声。没办法,进了死局,李善德万念俱灰。此时,亏得杜甫心灵鸡汤灌的到位,用一老兵事例及时救住了李善德的死念。当然,这时也有好友韩洄说破罐子破摔,接着给皇帝办事捞一笔,能回点本回点本。李善德死念没了,心劲上来了,心中接受任务,想着怎么破局了。
接着,李善德带着任务去了岭南,到了岭南也是官场一套,幸得李善德久居下位,通过结尾的情况来想,也许李善德这人也居不了上位。李善德到了岭南,就和岭南中荔枝的侗民打成了一片。同时,还碰上了商人苏谅。因地方政府——岭南五府经略使不支持,只能用手中的空白通关文牒与商人苏谅交换经费。然后,通过算术筹划如何在荔枝腐坏之前送抵长安。期间,分两部分,一部为延长荔枝保鲜时间,一部为筹划路程时间。
用自己筹集来的经费,开始对4个方案开始试验,实验过程虽不如意,但考察了很多因素。期间,水陆兼备,用信鸽传递消息,收集试验素材,其中耗费弥多。通过试验,选择最佳保鲜方式和最佳线路。最后荔枝的保鲜时间由3天延长至11天,而选择的道路也刚刚能够实现。这里面在李善德上报荔枝运送方案时,又扯出了鱼朝恩、高力士和杨国忠的争功抢宠,最后没有功亏一篑,努力付诸东流也亏的是李善德幸运。
实施阶段,里面也出了很多状况,荔枝运送耗费人力物力也在里面引申出来。还有为了上家一句话,不顾下家死活也写得淋漓尽致。对于实施阶段的无奈,也触及了李善德的良心。里面也讲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是筹划的很精细的事情,最后却会因为层层加码和层层盘剥,变了原本的样子。
最后,李善德因过不了自己这一关,经与杨国忠大辩一番,这时候李善德没有功名利禄之心,只有公德良心。经逼得杨国忠挥出月杖,狠狠砸在了李善德头上,登时打出一道深深的血痕。李善德不避不让,目光炯炯:“为相者,该当燮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讲到此处,李善德隐隐有种海瑞的影子。
最后,李善德以下九品身份得罪了当朝右相,幸得官场之间的斗争较量,冯元一所救。最后,以杖二十,全家长流岭南,开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细细思索,这小说中有好多个比较性的问题。上位者低位欢愉重要,还是百姓社稷重要?良心重要,还是功名利禄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