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好坏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会说:时间会告诉我们。中国四大名典著作是什么?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为什么是这几本?因为多少年来,多少人已帮我们筛选,能留下来的都是觉得值得保存的。
那么伟大作家有什么样的创作偏好?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有什么写作规律?我们能否从听从这些建议获得成功,写出经典传世之作呢?
有很多专业人士甚至作家自己也会总结出来很多很的建议,但棘手的是针对他们作品总结出来的建议,经常与其他成功作家的风格相反,或者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写作技巧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滞因被大量模仿而令人生厌,亦或只不过是某个作家的个人癖好,以上种种让我们无所适从。
用理科生思维,统计分析方法观测写作的隐秘模式,探索经典中的隐藏规律,继而优化自身,提高写作认知。
《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作者是本·布拉特(Ben Blatt),他曾任《石板》《哈佛讽刺家》等杂志撰稿作家,文章散见于《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988/73edc330857c261a.jpg)
《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一书就用大数据分析了1500部文学作品,数百名伟大作者,数百万个奇妙单词,探求真相数字与文字的奇妙游戏。
本书总是在通过统计数据来试图回答的都是一些基本问题,有没有需要避免的词语,畅销作家如何使用某些词,不同背景的人写作,最本质的差异是什么?
简洁
只留下最核心的,避免使用“突然!”,副词和思考类词等。
突然:形容情况发生得急促,出人意料。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
思考类的动词包括思考,知道,理解,意识到,相信,想,记住,想象,渴望。
有底特律的狄更斯之称美国犯罪小说畅销书作家埃尔默·伦纳德在《埃尔默·伦纳德的写作十规》: 作品中,每10万字中的感叹号不能超过3个,一条以比例形式提出的写作规则。还一条,绝对不要用“突然”这个词。
学习写作的人应该注意这一点,写作时要问自己,这些多加的修饰真的有必要吗?这些修饰是否只是加入一点虚假的刺激?
绝对不要用的强硬姿态和其他使用程度不一的作家比起来过于极端。更好的做法:不要那么突然地停止使用”突然“适度使用这个词。
想让故事场景和人物动作栩栩如生,不是靠你用修饰词来告诉别人你的故事场景和人物动作栩栩如生。
这是一篇描写非常好的小学课文,黄山奇石。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988/34668d185e76476b.jpg)
仙桃石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988/b09ae2d956f369c1.jpg)
猴子观海
文中通过对怪石的描写来说明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而不是只说这是一些极奇奇特石,真的很奇怪石,文中把石头想象成“仙桃石“,通过飞,落、石盘都突出仙字。石头想象成猴子,通过抱、蹲、望来形容猴子的形态。这些词都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关于简洁,还让我想起我们的文言文。
夏商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就是将字刻在龟壳或兽骨上,西周时期,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然后到了春秋战国,由以前在龟壳、兽骨、青铜器上刻画,开始转向在竹简、木牍上书写,书写工具由以前的刻刀逐渐为毛笔所取代。这时虽然也出现了绵帛丝绸,不用说在当时即使是现在的人在丝绸上写字,那也绝对是件非常奢侈的事。竹简、木牍和毛笔,虽然这时候文字和书写工具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化,但书写起来还是比较费力的,何况一卷竹简记录不了十句话。正是因为这些障碍,文言文相对于白话文,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精简、简练、省略。我们口语中的一句话,在文言文中可能只要一、两个字词就能概括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988/43d9bf6ec0b134bf.jpg)
秋思
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当然答案当然不会那么简单,不使用修饰词使用率只是一个因素,不会对一部作品的成功产生那么直接的影响。写作中有成千上万的因素在起作用。
《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一书的这些问题仅仅是作家或者读者思考的起点,更是让我们去理解或描述艺术,而不是试图去炮制艺术。
成功的作家会注意每一个词和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作用,打磨自己的作品,不管是经典作品还是畅销书,最终能让留在每一页上的语句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因素,可能还是作者的用心写作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