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读书
三百年的孤独——纳兰词《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赏析

三百年的孤独——纳兰词《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赏析

作者: 我馬虺隤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07:15 被阅读0次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好的作品,特别是别有怀抱的佳作,品味之余,我们总仿佛能看到作者的丰姿神采。我们读纳兰这首咏雪词,也是时时想见其为人。

不爱雪花飞扬之姿,而喜其“冷处偏佳”,喜其“别有根芽”,这是词人与雪花共鸣之词、相惜之语。说到“别有根芽”,雪花哪有根芽?来自天上,漂泊天涯,无可依傍,落地即化。哲人说“三十而立”(《论语·为政》),而词人则“三十而陨”,我们从四百年后回头凝望,词人的命运与雪花何其相似,词人的生命姿态与雪花何其相似。当然,对词人而言,“别有根芽”,是别有出处与去处。“根”是自何方而来,“芽”是向何处而生。“人间富贵花”,不管是牡丹还是海棠,都是热闹的花,不乏赏花之人。而雪花性冷,不但不是“富贵花”,甚至不是“人间花”。南宋词人张孝祥曾自表心迹道:“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念奴娇·洞庭青草》)两相比照,张词的雪,品格高洁;而纳兰词的雪,意象孤冷。这份孤冷,与词人的寂寞若合符契。

哲人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庄子·齐物论》)而诗人则说:百年孤独。哲人超脱,诗人敏感。纳兰的气质显然属于诗人。词人的词可以挣脱时间、空间的束缚,但词人自身却是此时此地此中人,无法超脱。所以,上下数千载,谢娘不再;纵横几万里,风沙依旧。词人的心,无处安放。

除了精神上的孤独,也有情感上的寂寞。纳兰是深情之人。康熙十三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成婚,恩爱非常。然而,康熙十六年,卢氏即难产去世,纳兰悲痛莫名,此时所作爱情、思恋、悼亡之词多感人至深。后来续娶的官氏、颜氏,虽贤良淑德,却都不通文墨。“谢娘别后谁能惜”,“谢娘”,不但是知音,更是理想伴侣。能有“谢娘”这样的知音兼伴侣对纳兰来说自然是莫大的安慰。在纳兰生命的最后一年,这样的“谢娘”——沈宛终于出现,只可惜好景不长,两人相处仅仅三四个月便不得不分开,而纳兰在分开后的数月内即离开了人世。

词人咏雪,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惜”,爱是欣赏,爱花是爱物;惜是代入,惜花是惜人。这首词没有生僻字眼,没有深奥典故,简单而能感染人心,就在于这份真情流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百年的孤独——纳兰词《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wc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