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老师有一个感想:抚养孩子就像大学里上课一样,很多时候你并没有完全搞明白,这门课也考及格了,自动就过去了。结合自身实际,再观察周边,觉得万老师的感想颇有几分道理。但又想如果60分为及格的话,60分跟80分、100分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何况“现在,你以为20%之后是落后,实际上很可能1%之后都是落后......”,单单及格是远远不够的。
家长经常会听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存在争议。但家长及家长的认知的确是导致孩子输在起跑线的主要原因。如何成为家长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写了一本如何做家长的书:《园丁与木匠》(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What the New Science of Child Development Tells U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我在得到上听了两个版本的解读,万老师说高普尼克从“高观点”讲育儿。高普尼克在书里讲的进化生物学和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最新科学成果,还有人生的哲学,和对童年对整个人类的价值。可以说是用最顶层的人文思维以及之下的科学思维讲述了如何成为家长,直接高出育儿几个维度。
王强说,人的思想层次中,最宏观、最有厚度、最辽远的思维是人文思维。思维像洋葱一样,有四个圈层:最顶层的是人文思维,再往下依次是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商业思维。
我判断高普尼克站在了人类的最高思想层次和利用了多个思维层次。如,“想要知道怎么对待孩子,你得先知道童年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就是站在人文思维的角度;“想要帮助孩子学习,你得明白儿童学习的脑科学原理”,是站在科学思维的角度......
“育儿”这把锁,钥匙不在其上,而是在别处:在怎么做家长上(这也是《财富自由之路》里的“万能钥匙”的应用)。想要真正掌握育儿这个“术”,得先理解“道”:“你对孩子做什么操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个什么人,你跟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关系。”这里什么更重要的呢?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更加重要。
好好做家长,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也是一项长期投资。显然是需要做长线的,长线靠道,短线才靠术。当遇到“人家的小孩”6岁前或更小年龄能背唐诗时,你可以直接藐视这个短线操作,因为儿童大脑的发育不允许这样做,最大的亏就是小孩大脑没发育好。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也。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投资与生活也是相通的。
育儿方面,记住:“你是个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重要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