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一本书说起吧,书的名字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之前看过电影,是搞对象的,几对恋情平行展开,结局不甚欢喜。没想到这本书居然是一本故事集,电影改编了大部分,去掉了原书搞笑的部分,保留了书中主人公的名字。但是更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所有者居然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爷子,而且据说他家里还有许多三毛之类的藏书,瞬间令我肃然起敬。 九个多小时的火车,旅途当然是劳累的,但是从华北到西北,这期间环境的变化又让我兴奋,起伏的山丘,连绵的隧道,就像一位老太太在解她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天气并不是太好,我也就看不到传说中瓦蓝的天空,但我并不遗憾,因为后来我看到了自我诞生以来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湖泊,它是瓦蓝的,而且蓝的像一幅画,七彩的画。 没进入牧区就连续经历了成群的藏山羊和成群的牦牛堵路,车要给牲畜让路,并不是像印度那样因为对动物对神灵的崇拜,而是一旦撞上牧民们的要价毫不留情。小路两边被玩命发展旅游的人们 种上了大片的油菜花田,中间还立着诸如“XX我来了”“XX我爱你”之类的牌子供游人们拍照留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的对这种人为制造的景观失去了兴趣,也许是从西塘,也许是在瘦西湖。人为干预形成的景观,总带有一种特定的设计思路,比如苏州园林的什么框景,比如秦淮河两岸的设计,畅游其中虽然惬意,但并没有那种放飞自我的感觉。所以在西北这种原始粗犷的氛围中,天作铺盖敌作毡,满天白云伴我眠,真有一种想裸奔于其中,融化在湖光山色里的感觉。看那婀娜的白云,像不像在给自己的山哥哥搓澡;看那星星点点的牦牛,像不像美女玉背上的虱子。草原上有长生天,高原应该也有吧,即使没有,这种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壮阔依然能让你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无比的渺小。在大自然面前,众生与诸佛都会烟消云散。 我并不相信任何宗教,但我尊重所有教派的神明。藏传佛教的跪拜方式着实大开眼界,我还没看《冈波仁齐》,这是第一次见到这传说中的五体投地大礼,双手合十举过头顶一次,与头平行一次,到胸前一次,然后就是像蚯蚓一样逐渐将身体和头完全贴合到地面上。据说经常有人行着这样的大礼去布达拉宫朝圣。我感觉这里对于宗教的信仰并没有功利性,不像汉族人烧香拜神,哪个神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就好酒好饭供着,一旦自己求的比如升官发财之愿没实现便翻脸不认神。信仰,就是单纯的信仰,这里经常有人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也要为寺庙捐钱 ,不求任何回报,只愿内心安详,和心灵有所慰藉。而且喇嘛可以吃肉娶媳妇,我在他们诵经的地方还发现了四瓶青稞酒,这样的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不比中原佛教的和尚幸福得多。好像日本的和尚也可以喝酒吃肉娶媳妇,比如那个一休宗纯大师,得道高僧,依然不忘入世,既当了婊子,又立了贞洁牌坊。 黄河的上游真的不黄,即便是昨天刚下过雨,河水混了许多,也比中下游的水要清凉透彻。忍不住喝了一口,味道不错,我在镇江喝过长江的江水,差太多了,当然这没有可比性,也许等有一天我到了真正的三江源头,各自比较一下才能得出结论。据说黄河的源头只是一股很小的水流,后来不断有支流涌入才汇成气势磅礴的大河,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在母亲河的身上体现得很形象。其实,所有的美丽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蓝天白云,有了他们的映衬,色彩才会丰富,有层次。就像路上见到的丹霞地貌,红的绿的,蓝的白的,那种美只有远观才能体会其震撼,如天上的虹,掉落世间,揉碎在山丘上,撒了一地的色彩。 路上旁边坐着一对老夫妇,是跟团去旅游的,两位老人的年纪加在一起都一百五十多岁了,还要畅游华东五市。特别是老奶奶依偎在老爷爷肩膀上,幸福的表情如同初恋的少女,隐约竟然透着一股红晕。又想起了去台湾时遇到的那位阿姨,得了癌症,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便一个人跑出来旅游。世界,真的很美好,也许我不能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至少多年以后当我行将就木之时,我的回忆,每一帧都是一副色彩鲜艳的油画,都有一个平淡而真实的故事。说到这又回到那位老爷子,他不知从何时开始坚持写日记,用笔写,他还酷爱自拍,我想他这么做除了儿女不在身边自己很寂寞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有一天自己会忘了去过哪些地方,见过哪些人。我有一天也会老去,也会忘掉很多事,但我唯一不会忘的就是我去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有意思的人,这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