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业余做了自媒体之后呢,加了许多公号群,有些群比较安静,博主会时不时分享自己的文章出来,感兴趣的就看一看,不感兴趣的就不点开,很和谐。
有些群就很聒噪了,有人会直接命令你点开他的文章并分享到朋友圈,有人会一直跪舔群里的流量大佬,渴望获得财富密码,嘴里不停巴拉巴拉,焦虑得不行。
关于搞钱这件事,不久前正好听了云蔓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最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
到底如何赚更多钱?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
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的想法。
希望自己一夜暴富
希望快速扩张,
希望占领市场,
希望能在一个细分市场玩垄断。
但是时间久了,
我惊讶的发现一件事:
每次让我赚到钱的,
并且能持续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利他”的。
你想着怎么成就别人,
那么你的结果自然就来了。
而当我很多次想要起心动念,
追逐资本追逐利益的时候,
发现“利己”的背后都是脆弱不堪的。
千万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因为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
但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世界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财富跟你的认知相匹配为止。
想赚钱,首先得把利他放在第一位,慢慢富裕比一夜暴富更靠谱。
唐宁书店是我周末经常去的一家书店,除了咖啡厅之外,书店靠窗的位置也有可以免费看书的座位,而且桌子底下还有可以充电的插座,这点对电脑读者来说相当友好。
但是这次去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底下的插座被人拿胶带封住了。
三个座位的插座无一幸免。
其实我是想找小书僮问问这个情况的,但又害怕小书僮不好意思说出真相,他要是说是什么电力问题啥的,也没多少说服力。
索性就不问了,因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智慧多,毕竟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充电宝。
鲁宁馨(唐宁书店创始人)说,她11岁开始寄宿以后,觉得阅读是生活里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书籍是陪伴她成长的,她对世界的认知,感受到的美好,全部来自于书籍。
后来因为想创业,又觉得自己很了解书,于是就选择在广州开了一间书店。
鲁总希望可以打造一个能够汇聚城市文化,可供大家交流,产生思想碰撞的地方。
在传统书店逐渐隐没的时代,唐宁始终坚守在城市一隅,用书香滋养着阅读者的精神世界。
而且唐宁的定位很准确,就是从高端书店调整为社区书店,门店均落在目标消费客群步行生活圈内,打造家庭亲子社群。
鲁总说,书店未来的格局其实应该跟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精神生活高度绑定的,而不仅仅是个咖啡店,或者是小孩子玩一玩的地方,它不仅于此。
或许,这三只插座,也只是一种偶然吧。
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片段,就挺值得人们思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