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是不是偶尔也会纠结生命的意义?

你是不是偶尔也会纠结生命的意义?

作者: 米斯特左脑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16:09 被阅读21次

    一直有在得到听武志红老师的武志红心理学课,被心理学深入人心的理解连续震撼,也帮助我从过去的封闭状态开始转向开放。

    第一次听武志红老师现场讲课,充满期待,看到武志红老师第一眼,比我想象中的要帅~

    得到的武志红心理学课专栏,一年的课程,已经把老师的精华差不多全部萃取了,这次我在想会分享什么内容呢?会不会有新知识?

    遗憾的是,还是得到专栏上面的内容,不过这次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见下老师么,现场听和从得到听还是不一样的,对比了一下,还是在得到上听更好....

    这次武志红老师讲的是【动力】主题下的生死能量、时间空间感、连续和断裂,在刚听到这些概念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原来我们作为个体还可以这样理解生死、时空的概念,从而让我进一步的了解了自己。

    下面我将武志红老师的现场分享结合得到专栏的一些要点,转述给大家,也同时再帮助我理解一遍。

    生能量&死能量

    生与死,我们认为是人这一生最大的事,生意味着生命的出生,死意味着生命的消亡,但实际上,生与死的概念要比这个广泛的多。

    比如,我今天站在台上演讲,这是一个想法,当我演讲的很顺利,大家听得很明白,那我的这个想法就是“生”的,相反,如果我的演讲很不顺利,大家都不想听了,那我这个想法就“死”了。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动力一旦升起,它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如果它在关系中被接住,就意味着它的存在就被证明了,也就得生了,

    如果它在关系中没有被接住,就意味着它被否定甚至要被杀死了,

    这时,这股能量的死亡焦虑就会被唤起,破坏欲望由此而生,它要么想去破坏乃至摧毁别人,要么想要破坏自己

    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想再提一下白色生命力和黑色生命力。

    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能量体,我们自己的能量体本来是中性的,爱、恨、悲、喜其实都是中性的,都是我们自身的能量,

    我们一旦发出某个能量,这个能量可能是爱,可能是恨,

    如果这个能量体被其他能量体接住,也就是被别人接住,从而两者之间建立了关系,那么这股能量就可能被照亮,就叫做白色能量,或称白色生命力

    如果这个能量体没有被其他能量体接住,也就是被别人拒绝或者忽视了,那么,它就会变成黑色能量,或称黑色生命力

    学习好的孩子容易被老师接住,因为学习好的孩子通过学习好发出的能量体和老师家长建立了关系,

    学习差的孩子也容易被老师孩子接住,因为他们用调皮捣蛋获得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发出能量体,和老师家长建立关系。

    反而那些既学习不是最好,又听话的孩子,最不容易被老师家长接住,他们发出的能量体往往被家长老师拒绝或忽略,变成黑色生命力,只能接收来自家长老师的能量(想法)

    如果这份黑色生命力不能向外表达,那就会转而攻击自己,于是对自己构成了压制,所谓无力感,就是黑色能量转而向内压制自己的结果,这也是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黑色生命力和白色生命力其实是一回事,区别是它们是否被看见,是否在关系中被接住了

    生命力没有被看见,没有被接住就变成了黑色生命力,我们可以想象成这个能量是死的,把它叫做死能量。

    生命力被看见,被接住就变成了白色生命力,可以想象成这个能量是生的,把它叫做生能量



    从孩子的角度讲

    大人会用“饼干碎了”来笑话小孩子,觉得小孩子不成熟,但对幼小的孩子而言,“饼干碎了”真像整个世界一刹那碎掉似的,他们自然会产生一些恐惧感,

    如果这个时候大人能抱持住他们的恐惧,去安抚他们,那就可以转化他们的恐惧,把死能量转化成生能量


    从成人的角度来讲

    当一个成年人有了一个稳固的自我后,就会基本认同这个稳固的自我,就能放弃各种具体动力的死亡,因为不觉得这个动力就等于“我”

    但相反,如果一个人还停留在全能自恋的婴儿期,没有形成稳固的自我,那就容易将每一个正在发生的动力视为“我”,于是拼命去维护它,而一旦动力要面临着死亡,这个人就会觉得自己要死掉。

    所以,对还停留在婴儿心理发展水准的人来讲,这世界上像是没有什么小事,

    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这种阶段,我们会感觉好像自己一发出一个动力,就意味着要面临生死之战。

    比如一个电话迟迟不敢打出去,觉得打这个电话就像打一场生死之战。


    时间&空间

    空间

    先来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男士,他常有自恋性暴怒,

    他住的房子墙上有很多坑,都是他在暴怒时捶打出来的,

    其实,对他而言,用拳头捶打墙还不够,他有时最想做的是拿头撞墙。

    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拿头撞墙呢?

    容易暴怒的人都是有严重的自恋性,自恋可以理解为,“我”发出一个愿望,就要立即实现,如果不能立即实现,就会有暴怒产生,而本来作为“生本能”的渴望,立即转化成了作为“死本能”的摧毁欲。

    正常情况下,你不能轻易攻击外界客体,所以就变成转过来攻击自己。

    拿头撞墙是因为人们常感觉愿望是从头脑里发出来的,人们想毁掉这个想法,就用撞墙或敲脑袋的办法毁掉这个想法,

    事实证明,有把脑袋毁掉的想法的人都失败了,最后发现脑袋还在。

    有一次,上面提到的男士去健身房,没有预约,结果他选择的三个项目都预约满了,他的暴怒情绪再次升起,

    但这次他控制住了,转身去洗澡,在洗澡的时候,悲从中来,放生大哭,

    哭着哭着,他突然想到过去他来健身房时,发现每一个项目都有人预约,但都没有来,

    想到这个后,他收拾好自己,去了第一个项目,对负责的工作人员说,

    我先用着,后面如果来人,我就走,

    结果,这个项目的人一直没满。

    这件事让他彻底明白了空间感这回事。

    全能自恋的人,通常不知道有空间这回事,通常只会走直线,不知道绕弯,横冲直撞的路经常行不通,那我可以绕一下,还可以退一下,等合适的机会出现。

    一个愿望,如果在目前这个空间不行,可以换个空间,

    比如恋爱,如果这个人不合适,可以换一个人,比如工作,这份工作实在做不好,可以换一个啊,

    可没有空间概念的人会真切觉得,只有目前这一个空间。

    时间

    在婴儿期,人只有一种感觉,就是当下。

    如果婴儿的一个愿望升起,如当下能立即满足,这个愿望就活了,如不能立即满足,它就死了。

    所以婴儿的喜悦极具感染力,因为那是他们全然喜悦,他们的崩溃也很具感染力,因为他们真觉得毁灭在发生。

    如果一个又一个愿望得生,婴儿的生命力就会变得强大,充满生机勃勃的热情,

    如果一个又一个的愿望被毁灭,那么“死能量”就会积攒的越来越多。

    心智不够成熟的成年人的时间感,和婴儿差不多,他们也只有当下这一瞬,如果愿望被满足,就觉得很好,

    如果不被满足,就立即暴怒或无助,而自我也像被杀死了一样,

    成熟的人的一个重大进步是有了时间感,

    随着时间的累积,靠自己努力与必要帮助,我的重要愿望会实现,虽然遭受了一些挫折

    对婴儿来讲,生和死就是这么直接,当下被满足,就是生,没被满足,就是死。

    很多成年人也卡在这种时间感中:

    当下没被满足,愿望立即变成死能量,要么攻击别人,要么攻击自己,

    但形成了更好的时间感后,他们就会知道,随着时间累积和投入增加,愿望实现的可能会增加,于是生能量逐渐变强。

    时空感可以让我们增加生命的韧劲,

    所谓韧劲就是知道可以拿时间和空间,做生能量和死能量的转换,

    在明确愿望和方向的前提下,

    即便我在这个时空甚至很多时空受挫,但我还是相信,我能在更多时空中增加我实现愿望的可能性,我基本确信这一点。

    作为一个能量体,成熟的人的能量有了韧劲,轻易不会再破碎

    由此,你的生能量就变强了,而死能量逐渐变成了生能量。


    连续&断裂

    什么是连续和断裂呢?

    连续就像是生,而断裂就像是死,

    两个人之间的链接,需要生的力量,事物间的粘连,也需要链接,

    而断裂的力量常是因为破坏,因为攻击

    当我们把连续感知为生能量,把断裂感知为死能量时,那会导致我们会喜欢连续,而排斥断裂

    关系中的分离就是断裂,我们渴望关系中的连续

    当一个关系能像是一个连续体时,我们才会感觉到安全,才会在关系中投入,

    所谓投入,就是灌注生的能量。

    如果关系中积攒了大量的死能量,这股死能量就会去攻击

    而攻击的对象可能是我、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和我之间的关系。

    有的夫妻经常吵架,但通常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吵完架反而关系更亲密了,这就是在攻击你,

    有的夫妻吵架,一方吵得很凶,一方不说话,其实也有很大的愤怒,这是转而在攻击我,这种吵架方式很容易出现攻击自己的一方憋着很大的愤怒,要么爆发,要么憋出内伤。

    而最严重的就是攻击关系,

    我既不攻击你也不攻击自己,而是攻击我们的关系,我冷漠你,你冷漠我,既没有强烈的爱也没有强烈的恨,就这样消耗各自的能量,最终关系走向断裂。


    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来谈谈连续和断裂

    现代社会崇尚理性、贬斥感性,并把感性视为非理性,好像是一种不正确似的

    因为思考容易是连续的、显性的,更容易把控,

    而感性的情绪和情感,则是不容易捕捉的,因此也会被我们感知为断裂的。

    武老师认为,

    感性的体验世界,才是存在的实体本身,而理性,只是对感性的观察而已。

    一直以来武老师有一个目标,希望自己任何时候心都是打开的,都能活在感觉中,同时保持理性,甚至感性和理性彻底合二为一。

    我最近也开始这样认为,

    当不知道该做不该做的时候,首先跟着感觉走,如果有强烈的意愿做或不做时,先听感觉的。

    然后再去思考,做这件事之后我会不会有成长,如果有,即使不是很情愿去做,也要想办法让自己去做,如果觉得这件事做完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坚决放弃。比如世俗的成功,升官发财。

    当我把听从自己的真实感受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我是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的,我觉得别人同样能感觉到,

    如果只是一味的保持理性,给人的感觉通常就是没活力,或者说”人情味“淡了些,

    怪不得那些带有丰富情感的歌手和舞者会让人着迷,而那些官味十足的”砖家“一套一套的,反而让人反感。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给自己定了目标,这一生去追求活力,尊重感受,理性围绕着感性,而不再把保持理性视为真理。

    武老师说,

    无论你多么喜欢理性,理性的连续,都不能让你真正体验到活着,而一旦你能体验到感性的东西可以在你身上连续流动,你会喜悦无比,会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活着。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绝不是说生能量就是好,死能量就是坏,连续就对,断裂就错,实际上,我们常常需要使用死能量,去毁坏一些该毁坏的东西,比如结束一些不想交往的关系。

    脆弱的生命和有韧劲的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区别是后者知道有时间的存在,所以能从一生的整体角度去看一切,

    有了时间和空间感,就有了把死能量转化成生能量,把断裂转化成连续的力量

    所以,当你不知道当下的意义的时候,不妨把视野放长一些,再来看看现在正在做的事是否有意义。

    最后,用武志红老师的习惯,分享一首鲁米的诗:

    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

    都可以为你打开

    一扇通向精神深处,

    通向自由的门

    如果你也希望和我一起写作,一起成长,欢迎加入007不写就出局写作成长社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不是偶尔也会纠结生命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x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