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是细草老师的摄影美学素养课第一次课程。听得我热血沸腾。
印象最深的几个关键词:
拍摄的初心。
好照片就是要给人思考和联想的空间。技术是锦上添花,内容中给人带来的思考和遐想才是最重要的。
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照片的核心主流价值是爱,责任,发展,希望。照片体现的价值和摄影者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前几天,我带孩子去了趟西北的黄土高坡,去看了黄河,去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去看了窑洞,当然也去看了中国特有的地质地貌-波浪谷。同时也拍了好多的照片。结合今天老师的课程,我在思考,我的照片中有这几个关键词的展现吗?有的话,是如何表达的呢?
这张照片是在早上体验了波浪谷A区的一线天后,打道回府的一张照片。因为我又贪拍,所以又一次走到了队伍的最末端。有一个好处是我经常可以拍到背景很干净的照片,坏处就是时间实在是太挤,我老担心集合时间迟到(领队规定迟到的要罚钱请团队吃水果的)。
当时拍这张照片的初心是,太阳刚照到谷底不久,光线还是红色和黄色的,很柔和,照在人上会形成一个金色的轮廓和长长的影子。孩子背着包,悠闲自信的状态是我喜欢的。这是我拍这张照片的动力。
中间有个树枝,当时由于时间太少,而没有及时的避让,让我很是懊恼。可是现在看来,树枝也是很好的分割,不是吗?孩子的背影,在自然界中,是原生态的。树枝的另一边是一位成年人,走在人为的阶梯上。给我的感觉到的是自然和人工的对比。也隐喻着一个孩子正在以他的自然的状态即将进入到社会。我想这是我现在对这张照片的思考。
这张照片是在习大大的下乡插队的窑洞前面拍摄的。那天的路程因为需要不断的盘山不断的盘山,导致了孩子身体不适,晕车,吐的非常厉害,最后就啥也不敢吃。最后在习大大这个地方,看到了当地老乡在卖玉米,就买了两根。我突然有了个想法,就是孩子啃玉米的这个行为,如果放在当下这个不同的背景中,会形成怎样的效果呢?于是就有了很多孩子啃玉米的不同背景的照片。这是拍摄的初心。
这张照片我把孩子安放的门的前面,开始时候小家伙就是不断的低头啃玉米。我说,你啃得咋样呀,给我展示展示。这时小家伙嘚瑟的把啃了一圈的玉米棒子竖起来给我看,嘴巴里还嘟嘟囔囔的全是玉米粒。于是就有了这样照片。我很感动的是,前面在车上的不舒服难受,在啃玉米的过程中完全没有了,而是一种特别满足的感觉。所以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在延安的宾馆里照的。我们到的时候应该有下午6点了吧。陕西这个点太阳透过落地窗照进房间,红彤彤的,非常漂亮。而且更舒服的是在床和落地窗之间有一张单人躺椅,很赞。那这个点,有美丽的光,有舒适的座椅,这里一定是摄影的绝佳地点。
儿子刚坐下后,各种搞怪表情,我也只好拍了。拍了一些后,可能他也觉得累了,突然出现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手轻轻的放在下巴上,眼神朦胧,微笑放松的小脸,不知突然想到了什么让人向往的好玩的事情。
为了突出主体,把颜色做了统一,调成了黑白,高光处加了些暖色。背景适当压暗了。
这张照片也是在习大大下乡的地方拍摄的。背景的这两个窑洞是习大大曾经住过7年的地方。开始时候跟着团队人太多,啥都没拍。转了一圈回来后,发现这个小院子空无一人,赶紧进来。
我和孩子说,就在这个区域,你可以来回跑,可以来回跳,可以背对着我扭屁股,反正怎么好玩怎么来就好了。于是孩子就开始嘬死的玩,呵呵。这张照片是他刚好转身的时候抓拍的,胸前的牌子和身后的书包全部飞了起来,很有动感和活力,配上他嘚瑟的表情(实际上那时已经玩嗨了),表现出一个有力量的男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技术上背景是两个门和窗,对称,横平竖直,非常安静。和人物产生动静结合的对比。颜色还是暖色,高光处加了少量的黄色,减少了对比,适当做了暗角。
这张是在波浪谷谷底拍的,当时太阳还没有照到谷底,所以色调有点偏冷。小不点其实是一直走在我的前面的,也不知怎么回事就从我的侧面走过来了。刚好他的四周没人,刚好他看到我,又开始很开心的“老妈,老妈”叫我,就有了这张照片。我猜想,他可能一人前面走的太无聊,我又是随时拍照,走走停停,应该等了有些时间了,看到我和我打招呼。
技术上面人物主要在黄金分割点上。不足的地方是孩子衣服是绿色的,和背景重了,如果是暖色的衣服应该会更突出吧!
不过我喜欢人物的表情和动感。反正就是喜欢,没道理。呵呵。
以上是粗浅的对自己的照片的一个分析,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增加了很多的对照片的思考,我想应该是件好事吧!
目前的对照片的价值观还在自娱自乐上,还没有老师提到的大爱,责任,希望,还要不断增加文学修养,不断思考和观察。至少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细细品味了摄影的美的素养,真的太美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