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经过了,今天立夏,脑海中突然蹦出生如夏花四个字来,想起何丹博士的这篇文章,于是搜出来看。
副标题是EPG、QA、流程改进、质量管理人员的价值定位和思考,正是晚上在分析度量数据时在想的问题。
EPG是CMMI的概念,前两年在公司导入敏捷时就想到,敏捷转型的结果是不是把EPG自己消灭掉?正如Scrum的目标是把ScrumMaster做小做没了一样。
EPG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为业务单位创造价值,公司不再需要高高在上的管理部门和团队。有同事前阵子给我提过建议:不要坐在办公室里,走出去。和精益的Go See是一个道理,有时我在纠结自己看事务单,看CI流程运行的细节,有时也看看代码,是不是过于纠结细节了?其实不必纠结,只要是真正发现了问题,并给业务侧带来价值就好。
何博士提到扬长避短,选择强项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想起几年前5级评估时的场景来,当时是讲解对泄漏缺陷的根因分析与改进,似乎完全没有打动何博士,反而好像还有点不屑,问我有没有发掘过团队的优势。我好似被打了一闷棍,完全没反应过来。质量改进,不就是要关注缺陷,分析根因吗?实际运作时别人可能就觉得你是在不停的揭短揪小辫子,吃力不讨好。这个心理上的习惯好像一直没有改过来,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关注和发掘亮点,才能稍微有点改观。用度量驱动改进,发现并宣传差的,可能带来恐惧;发现并宣传好的,才能带来改进的氛围,催生更好的人和文化。听《瞬变》中联合国官员到越南扶贫的故事,说得也是类似的意思。
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服务是盛开的生命。这些话是之前何博士挂在嘴边的,已经几年没听到了,估计下半年又能见到了吧。
2019-05-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