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师、哲人、咕噜、仁波切都说,唯有爱才能化解恐惧,所以我立即把它当成解药,去修炼、寻觅、追逐爱。此时,就显得自己忙碌、充实起来,俨然心底隐秘的恐惧和愤怒已经不存在了。其实,这是最冠冕堂皇高大上的逃避,因为恐惧和愤怒一直在,我只是接受了另一套被世人崇尚、金光耀眼的理想、目标,企图来掩饰、对冲、升华心底的恐惧和愤怒。
有没有效呢?如果我说没效,岂不是对神明、经卷、大师、咕噜的亵渎?神灵会不会怪我心不诚?明明有那么多师兄师姐修得那么好!此时,我已经被这些理念绑架,被各种历史悠远、备受崇尚、无比神圣的宗派、功法、理念、信仰所绑架。我只不过是纵身投入了这高妙幽深的修行大业,给自己树立了一面标榜的旗帜,练就了一张慈爱觉悟的面具,以为这样就化解了心底的恐惧、愤怒和痛苦。
其实,只是自我抚慰。因为恐惧、愤怒、痛苦依然蛰伏在心底,任凭我修炼出什么果位。所以,只是逃避和自慰。
爱,慧,悟……美好的字眼!爱,根本不是修炼、追逐而得到的,因为修炼、追逐是隐含着动机的,任何预设动机的、刻意修炼追逐的、有意识展现标榜的,都不是真实的,而只是掩饰隐秘的恨的精妙绝伦的面具。这本《生命之书》摘录了K很多的类似段落,比如,有意识的谦卑,不是真正的谦卑;刻意表现的爱,不是真爱。这样的句子,在阅读时很容易一划而过,于心无所触动。因为已经明白的道理,最容易在他人身上看明白,此时这道理很可能已经凝固成一堆概念、理念,成了评点他人的利器;而K那些言之凿凿,而我尚未明白的话,只是一行没有生命的文字,一划而过,因为我的心理保护机制把K的话屏蔽在外了,因为不如此,K那些锋利无比的话就会刺穿我的保护机制,把我精心掩护的痛苦撕开、曝露,痛何以堪!
小熙最后那句话最朴实,最真实。如果说某某仁人君子修炼了多少年,的确修得了爱,我的看法是,他的爱心并不是从外修得的,而恰恰是无意间释放了内心的恨,而自发呈现出来的。如果我们内心没有积蓄那些恐惧、愤怒、仇恨、痛苦,那么我们的心灵就是爱,但本具的爱被屏蔽、压抑了。如果一定要使用“修炼”这个术语,那么真正的修炼,并不在心外,不在繁文缛节的仪轨,不在念诵经文多少转,因为一旦向外驰求,立即变成了逃避,所以《金刚经》才说“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正的修,而恰恰在观自心,不含动机,不设目标,不自责、不自辩,纯然地看清心智的各种把戏,让内心的淤积流动起来、像脓包一样涌动出来,像花蕾一样绽放出来。如此,失掉多少恨,就得到多少爱。而心外修炼所修得的那些爱,是有意识的爱,是刻意表现摆拍的爱,能修得多少,只能堆砌、积压在我内心火山喷发口上面,虽然灿若桃花,却与火山下的愤怒相互因果、相互滋养——火山里的愤怒越多,则将火山口的桃花滋养得越灿烂。
在微信三四行的输入框里输入这么多字,翻阅前文都不方便,很可能前言不搭后语。勉强写,勉强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