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自己以及家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会定期安排体检。但是体检容易,当拿到报告的那一刻就蒙圈了,感觉自己是不是哪哪儿都是毛病,面对这密密麻麻的报告该如何下手呢?其实大家不必过分担心,有些只是小毛病,如果等不及专家为您解读报告,那么首先你得自己学着如何看懂一份报告,让自己冷静、客观、科学地面对问题。
血液生化指标
(1)、高血压
高血压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可什么是高血压呢?血液好比水,水压就是水对于水管的压力,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高血压就是对于血管的压力相对于正常增大了。如果水压太大,水管会爆,如果血压太高则血管也会破裂(特别是心脑血管破裂引发中风等危害)。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饮食低盐(高钾盐、低钠盐)、低脂、宜清淡,控制体重,多吃芹菜、葫芦、木耳、番茄、荸荠、莲子等降压食物。
2、力戒烟,少饮酒。切记:戒烟对高血压病治疗至关重要,不可轻视之!!!
3、控制情绪,谨记"气死周瑜"、"笑死牛皋"的故事,一笑而过,淡定坦然。
(2)、甘油三酯偏高
甘油三酯来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在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如果甘油三酯过量,囤积于皮下就会使身体肥胖,囤积于血管壁则造成动脉硬化,囤积于心脏就会导致心脏肥大,囤积于肝脏则会造成脂肪肝,是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 偏低:低β-脂蛋白血症或无低β-脂蛋白血症;严重肝病、吸收不良、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 偏高:冠心病;原发性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等。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清淡饮食,吃低脂食物,最好食用植物油。
2、多运动,快约起跑来。
(3)、总胆固醇
↓ 偏低:或会存在甲亢;严重肝脏疾病;贫血、营养不良等。
↑ 偏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各种高脂血症、胆汁淤积性黄疸、甲减、类脂性肾病、糖尿病等;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可以减少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如果指标偏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 偏低: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应用雄激素等。
↑ 偏高: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它的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心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但这个指标不是越低越好,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或得了慢性贫血等疾病。
↓ 偏低:无β-脂蛋白血症、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等。
↑ 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肾病综合征、肥胖等。
(6)、血糖
血液中的糖分就是血糖。它偏高和偏低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低血糖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高血糖则会引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症状。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血糖偏低者要注意规律进食,运动量需恒定,随身携带干果、糖果等以备不时之需。
2、血糖偏高者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定期检测血糖,注意护脚。
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检测会用上下箭头来提示是否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简单来说,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是贫血;白细胞增高是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是细菌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可能显示病毒性感染。
(1)、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如果体检发现红细胞增高,首先得思考提前几天是否有过禁(脱)水、重体力劳动、高原旅游等情况,这些都会引起红细胞异常。但也不排除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造成的指标异常。
↓ 偏低:可能会贫血,典型的表现为上楼气喘吁吁,脸色蜡黄。
↑ 偏高:会使得血液黏度增大,引起血液流通不畅。
(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大小的一项指标。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升高,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明显升高,如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正常者,缺铁性贫血可能性不大
故常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如果此项指标异常,需就医结合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3)、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白细胞值增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等;白细胞值降低则常见于病毒感染等。
↓ 偏低:说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皮肤表面容易感染病。
↑ 偏高:说明身体可能有炎症,如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等,如果白细胞高得太多,则有可能跟血液病有关,应到医院血液科做进一步检查。
(4)、血小板
血小板是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具有止血凝血等功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切除后都易出现血小板增多情况。血小板降低 主要原因是骨髓生成障碍和体内消耗过多,需要排查转移性肿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及药物等原因。
↓ 偏低:血小板减少或会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或疾病。
↑ 偏高:血小板增多或会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
(5)、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出现癌胚抗原偏高时并不代表你患有癌症,正常血液内也含有癌胚抗原,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防癌体检,你会发现身体倍棒!
尿常规指标
(1)、尿蛋白
尿内出现蛋白称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其结果可用阴性、微量、1-4个加号表示(“+-”为疑似阳性),加号越多或数值越高则尿蛋白越多。
阴性:正常
阳性:或因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妊娠期等引起,此外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也会显示尿蛋白阳性。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多吃水果,疏菜,赤小豆 红枣,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豆制品及发物(海鲜,公鸡,虾,蟹);
2、少用肾毒性药,如一定要使用药物,需要向医生说明情况,遵照医嘱,选择对肾毒性较小的药物。
(2)、尿糖
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说起尿糖指标异常大家第一反应是糖尿病。但是尿糖阳性并不等于糖尿病,健康的人尿里也偶见尿糖。而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则是血糖。但如果尿液中含量高,就有必要去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了。
阴性:正常
阳性:糖尿病、肾性糖尿、颅内高压、甲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等。
(3)、尿白细胞
阴性:正常
阳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盂炎、肾盂肾炎、肾结核;淋病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4)、尿酮体
阴性:正常
阳性:(1)生理性:过度饥饿、分娩后、进食多量脂肪。
(2)病理性:糖尿病酸中毒、妊娠等。
心功能指标
(1)、窦性心律
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窦房结,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
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当你的体检报告上出现窦性心律时,那是正常的,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哦。
(2)、早搏
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突然哪天它一高兴,提前跳了一下,那就是发生早搏(过早搏动)了。早搏可见于正常人,也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早搏发作。如果你被心电图检查捕捉到早搏说明你有必要就医仔细检查了。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咖啡等,这是在心脏早搏的饮食上首要注意的,这些都是心脏早搏的一些致病因子;
2、要注意休息,许多人早搏发生的频率与休息情况成反比,休息得越好早搏越少,这就是为什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夜间早搏会少的原因。
(3)、心电轴左/右偏显著
心电轴的范围一般为-30至+90度之间,偏移一般受到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心脏的功能,年龄体型有关。心脏某些疾病也会造成心电轴改变,如出现显著电轴偏离,可以去心内科检查咨询。
(4)、T波倒置/低平
T波是心电图五种波形之一,T波发生倒置/低平提示缺血不代表出现了严重的心脏疾病,T波改变也与精神压力过大,紧张等有关。心电图只是一个提示,不是诊断一个疾病。如果不放心可以配合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的检查进一步确定病因。
肾功能
(1)、血尿酸
↓ 偏低:见于恶性贫血、Fanconi综合征等。
↑ 偏高: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体内尿酸生成异常增多,原发性痛风、多种血液病、恶性肿瘤、慢性铅中毒、长期禁食等。
(2)、血肌酐
↓ 偏低:老年人、消瘦者血肌酐会偏低,一旦上升,要警惕肾功能减退可能。
↑ 偏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3)、尿素氮
↓ 偏低:主要见于肾功能障碍、严重的肝脏疾病病人。
↑ 偏高:(1)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衰竭,而且其尿素升高与病情成正比。
(2)肾前因素如水肿,脱水,循环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3)肾后因素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肿瘤或肥大等原因引起的尿少;尿滞留。
(4)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如上消化道出血、甲亢等。
(5)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
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里,人们关注度最高的是转氨酶。转氨酶分为两种: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简单的说,这两个指标如果其中一个升高可能提示问题不大,但同时升高往往意味着肝细胞受到了损伤。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偏低:-
↑ 偏高:多见于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结石,胆管炎,胆囊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时的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谷草转氨酶
↓ 偏低:-
↑ 偏高: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坏死,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脐压性肌肉损伤时也可升高。
(3)、碱性磷酸酶
↓ 偏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妇/男科常见问题
(1)、乳房纤维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尽管乳腺纤维瘤是良性肿瘤,但也有恶变的可能,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遵照医嘱,定期复检。
特别是妊娠哺乳期间瘤体增长很快或年龄偏大,病程较长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防止病情变化。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是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前列腺肥大与前列腺炎这两种良性疾病,也会造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
如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过高时,发生前列腺癌的机会就会增加,需要定期检查,预防疾病发生。
五官科常见问题
(1)、麦粒肿
麦粒肿,好比眼睛里长了一个青春痘,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经常揉眼睛、熬夜过度等不注意用眼卫生的事情都容易患上麦粒肿。通常它会自动消失,如果长时间脓肿情况还是不能改善的话,就要去医院治疗了。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注意用眼卫生,杜绝用脏手及脏手帕擦眼等不良习惯;
2、注意休息,不熬夜,不要使眼睛过度疲劳;
3、忌食辛、辣食物、如大蒜、花椒、辣椒等;
4、不宜多吃油腻厚味菜肴、多吃蔬菜,少吃糖。
(2)、高/低眼压
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就像给气球注入气体一样。太高会涨的疼,太低又维持不了正常形态。出现异常时,并不代表一定患有青光眼。用眼过度、睡眠不足,甚至眼部发炎都可能使眼压暂时变化。
(3)、早期白内障
许多人谈白内障就色变,通俗点就是“上帝开始在我眼前遮住了帘”,是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混浊,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便可以控制和减慢病情发展。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事阅读和工作;
2、避免在强烈的阳光、灯光或其他辐射线照射下工作和学习,在户外活动时,应戴有色眼镜,以防辐射线直射眼睛。
(4)、鼻中隔偏曲
科普,鼻中隔并不是鼻梁的专业术语,鼻梁是鼻骨,而鼻中隔是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鼻中隔偏曲不会引起鼻梁塌陷的。
不过鼻中隔偏曲会引起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小到鼻外伤,大到鼻腔或鼻窦肿瘤都可能引发鼻中隔偏曲,需要根据临床检查对症下药。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定期体检关注鼻中隔偏曲情况, 它是阻塞鼻窦窦口成为慢性鼻窦炎主要原因;
2、多喝水,避免着凉感冒,可以做一下过敏原试验,查看是对那些物质过敏,平时避免接触。
(5)、牙结石
牙结石的结石和胆结石的结石并不一样,牙结石开始是乳白色的软垢,会因逐渐的钙化而变硬。它是牙龈炎、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如果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即使通过超声波喷砂洁牙,彻底洁治后,牙结石也很容易很快再次沉积在牙齿表面。
(6)、阻生智齿
智齿萌出过程中因硬软组织阻碍,极易引起局部冠周红肿、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个人应该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龈瓣切除手术,必要时拔出智齿。若无不适应症状最好可以保留。
器官功能性指标
(1)、总蛋白
总蛋白主要用于判断营养状态、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有无感染等。一般人的总蛋白会在一个合理区间内,假如超出这个区间,说明肝脏有一定的受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做进一步检查判断。
(2)、谷丙转氨酶偏高
肝功检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血清谷丙转氨酶。肝细胞发生炎症病变,引起细胞肿胀、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谷丙转氨酶释放于血液循环中,而使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调节情绪,不要过分紧张和焦虑,这样不利于指标的恢复。
2、戒酒,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和高蛋白的食物,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此还应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补充。
(3)、胆结石
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仅在体检时,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对人影响并不大。如果结石直径较大则需要红外线碎石或手术将结石取出。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注意及时保暖,居室温度适宜,因为受寒可使全身机体抵抗力降低诱致急性发作;
2、做一些如跑步、跳绳等运动有助于排除较小的结石;
3、每日多喝水,少食油腻、高脂和刺激性强的食物,会引起胆囊收缩而致胆胶痛的发作。
(4)、尿酸偏高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经肾脏排出。尿酸高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尿酸长期增高可致痛风及泌尿系统结石和肾功损害。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注意少进食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火锅等高嘌呤的食物。
2、每日饮水大于2000ml以上,有助于降低尿酸。
(5)、胃窦粘膜充血水肿
胃窦粘膜充血水肿是判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指标,这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等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和绞痛的症状。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戒烟酒,戒烟酒,戒烟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
3、注意保暖,胃是要暖的。
(6)、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阳性说明你被感染了这种细菌。
但是它没有你想象的可怕,调查研究显示,在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会感染并携带幽门螺旋杆菌,这当中85%的人不会出现症状。
提醒:除了看医生,你还得?
1、辟谣,幽门螺杆菌传染性≠胃癌传染性,发展至胃癌的几率是1%;
2、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传播,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养成勤洗手、勤消毒的良好习惯。
肿瘤标志物检测
很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上看到肿瘤标记物异常,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以为自己已经得了癌症。医生表示,一般轻度升高可能提示的不是癌症而是其他疾病,如果升高比较明显,比如3倍以上的升高,需要及时通知体检患者,马上到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1)、甲胎蛋白AFP
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女性妊娠期也会升高。
(2)、癌胚抗原CEA
胃肠道肿瘤、胰腺恶性肿瘤,肺癌等,此外也会存在结肠炎、胰腺炎、肝脏q疾病、肺气肿等。
CA15-3
CA19-9
胰腺癌患者该项指标较高。手术切除肿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和胃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
CA125
是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胰腺癌、肝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炎,急性胰腺炎、腹膜炎、肝炎、肝硬化腹水也可使CA-125升高,CA-125升高还与肿瘤复发有关。
PSA
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3)、乙肝5项
HBsAg、HBeAg、HBcAb
阳性即“大三阳”,多见于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HBsAg、HBeAb、HBcAb
阳性即“小三阳”,多见于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HBsAg、HBcAb
阳性见于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HBV感染。
HBsAb、HBeAb、HBcAb
阳性表示感染后恢复,已获得免疫力。
HBeAb、HBcAb
阳性表示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HBsAb
阳性表示接受过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HBcAb
阳性表示急性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血常规检测会用上下箭头来提示是否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简单来说,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是贫血;白细胞增高是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是细菌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可能显示病毒性感染。
现在健康咨询越来越多,很多专家建议我们每年应该至少一次进行定期体检。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去体检?当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我们该去体检呢?
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提醒你该去体检了!
1.腰疼:这可能是膀胱炎或者附件炎。应该到医院验血、验尿,需要的话可做膀胱镜检查。这时要多喝水,忌辛辣、含香料的食物。要消炎和理疗,用南瓜油或檀香油泡澡效果会很好。
2.经常头晕:应检查血压。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低血压,女性通常在35-40岁时出现。要调整饮食,选择一些有益的体育运动,比如游泳。
3.早上起来眼睛微肿:这很可能是长期疲劳的结果。如果水肿经常出现,那就要检查一下肾。
4.易怒:因为一点儿琐事就哭泣,如果这与你的性格不符,就需要检查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对甲状腺激素失调最敏感。
初期症状为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爱哭、失眠、胃口虽好但却日渐消瘦,女性有可能表现出月经紊乱。
5.晚上腿肿:这是慢性静脉衰竭的症状。需要多吃生的蔬菜,它们含有可以加固静脉壁的纤维。
6.手脚经常抽筋:可能是缺钙和维生素D,要多吃奶制品、肝脏、海鲜。
7.大量脱发: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分散性脱发(头发从头部各处脱落)。头发大量脱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心理压力、未治愈的感染或不正确的饮食,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先天性疾病所致。
8.比往常多汗:这可能是血管植物神经错位。如果普通的镇静剂不起作用的话,就要去看医生了。
9.体重变化、经常口渴:这些症状有点像糖尿病,有必要去做血糖检查。如果检查结果还算正常,就不要再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
常规体检的常见问题
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需要做体检吗?
没有不舒服并不代表健康,许多疾病在初期和萌芽状态都无自觉症状,外观上也看不出生病的样子,定期的健康检查,可及早查出潜在的致病因子或功能异常情形,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年轻力壮,需要做体检吗?
年轻力壮者,不论男女都必须做定期体检。疾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渐进发生,与年龄不存在因果关系,通过科学仪器的正确检测,可有效检出疾病的存在,愈早检出,治疗效果愈好。青壮年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一旦夫妻双方有一方潜伏着疾病,全家生活步调就会乱了。
抽血检查可以查出癌症吗?
通过抽血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发生某些癌症,但不能筛检所有癌症。换言之,医生只能根据检查结果的提示,是否有某种癌症,而不能判断出是否没有某种癌症或其他癌症。如果结合b超、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概率。
健康检查可以筛检所有性病?
性病有很多种,包括梅毒、爱滋病、淋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湿疣等,健康体检套餐一般不包括性病检查项目,这涉及个人隐私权和选择权。如您认为有必要,可以向医生提出要求,增加梅毒、艾滋病等性病检查项目,也可以到妇科、泌尿科、性病专科去检查。
体检查出有脂肪肝,会不会变成肝癌?
脂肪肝是健康开始闪亮黄灯的警告,必须找出原因,立即改善日常的生活坏习惯,例如:增加运动量、减肥、戒酒、饮食控制、降低血糖及血脂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如不注意积极治愈脂肪肝,最终有近8%的脂肪肝患者会出现肝纤维增粗,直至肝硬化。
这次检查一切正常,多少年内可以不必再去体检了?
身体状况随时都在改变,必须长期注意和保养。这次检查结果正常,说明你目前可能体内尚无潜在疾病,也可能已有初起疾病,但因变化很轻微以致检测不出来。人体的健康会随着时间、年龄、生活习惯及工作压力而改变,所以仍需每年定期做健康检查,若是慢性病者,目前虽正常,最好半年参加一次该病的全面检查。
怎么看体检报告?
体检报告是你目前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份总结,不可等闲视之。正确的态度是:一看二查三听从。首先认真“看”体检报告上的综述和建议;接着是“查” 各种检查报告是否完整,各项数据和结论如何;三是“听从”听从医生给的建议,必要时带着体检报告和各项检查结果,根据体检医生建议的提示,到相应的专科去就诊。在专科问题上,体检医生难以替代专科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检验数据高于或低于参考值,就是不正常吗?
当检验数据高于或低于参考值时,有时有协助诊断的价值,有时可能只是一个提示信号,不能单独判断明确其意义,需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一起判断。检测的仪器也经常会有偏差。因此,不要单凭检验结果判断,还是要医生综合分析。遇到某些专科问题,还是到相应的专科咨询或就诊,比较合适。
虽然体检已经这么普及
但是大家对它的认知还是存在误区
误区一:体检一味求贵
体检价格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有的体检者经济能力比较好,想一次性查得更全面、更彻底,选择价位比较高的套餐,也无可非议。价格较高的套餐往往包含全套指标。
一般性况下,建议体检者先从基本的套餐查起,如果查出重要指标有问题,再去做全套的检查,进一步确诊。
误区二:体检加重心理压力
很多人觉得:与其查出大病,造成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倒不如就这样糊里糊涂。但专家提醒这类人群,早发现、早治疗才是解决肿瘤等疾病的最好的办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咨询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表明:1/3的肿瘤可以被预防;1/3的肿瘤可以被早期发现、早期有效治疗;1/3的晚期肿瘤患者可以通过治疗而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专家介绍,在中国约1/4的肿瘤患者可活5年以上。
如果是通过体检查出的疾病一般都处于早期,所以及时治疗,而且从经济上来讲,早治疗也要比晚治疗更省钱。
误区三:认为体检是老年人的事
专家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很大,加上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原本在老年人才经常出现的疾病都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年轻人往往以为自己的身体很好,体检只是上了年纪的人才需要。一旦做了体检才会发现,年轻人的毛病还真不少。定期体检关系到每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年轻人同样不能忽视。
误区四:体检合格就是健康
常规的健康体检是查体而不是查病,可不能对它的期望值太高。它只能说是一个初检,一些常见病是可以被发现的,比如说,尿常规可以发现肾脏方面的严重疾病,而高血压、乙肝,还有明显的肺部疾病则可以通过测量血压、验血和胸透及时发现。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病,常规的健康体检就无能为力了。千万不要觉得体检合格就万事大吉,而轻视了医生在体检报告中所签署的意见。要认真实施体检结论中医生给您量身开出的健康处方。
误区五、体检报告随手扔
很多人在体检之后,看看结果就随手将体检报告扔了,觉得既然没查出毛病,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专家指出:人去年和今年的体检结果可能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其中某项指标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有必要引起重视了,因为可能有某种疾病的倾向。
经过医生对不同时间体检结果的比较,会发现一年来某人身体状况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做出诊断或防范。因此,体检报告要好好保存,切勿乱扔。
体检的间隔时间这样定
多久做一次体检?每次检查应该做哪些项目呢?这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和过往病史从实际出发,有侧重点地选择体检时间和体检项目,以下各年龄段体检重点可以作为参考
1、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
检查的重点项目是心、肺、肝、胆、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压等。
最好每1~2年检查一次,但体质较差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肿瘤等带有遗传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2、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①生长发育检测,包括称体重、量身高、测头围等。
出生6个月内的孩子每月查一次;
6个月到1岁的孩子每2个月查一次;
1岁到2岁的孩子每3个月查一次;
2-3岁的孩子每半年查一次;
3岁以上的孩子每年查一次。
②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微量元素、血铅等检查。
③五官科检查。对先天的语言发育障碍、听力损伤、斜视等疾病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④性器官检查。
⑤骨科检查。
3、中老年人
人到中老年,各种疾病的患病率也有可能增加,因此,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至半年左右。
特别是步入60岁的老年人,间隔时间应在3~4个月左右,检查项目由医生酌情决定,但每次都应检查血压、心电图、X线胸透和血尿便常规。
体检不是为了查出病,而是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进行自身健康管理。
珍爱生命·定期体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