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写作者最容易陷入的几大误区》笔记
《从零开始写小说》第三章的名称是《初学写作者最容易陷入的几大误区》,显然,是作者的经验总结,是助力于写作新手避坑的。
我决定一定要好好地,仔细地阅读,否则,就会辜负作者的一番苦心了。
作者在本章中主要总结了以下三个误区,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注意,千万别掉坑里了。
01 错误选择创作视角
小说的创作视角也叫叙述视角,就是我们在创作小说时用的人称。
它可分为三类:第一人称视角“我”;第二人称视角“你”;第三人称视角,即全能的视角,也叫“上帝视角”。
(1)第一人称视角“我”
第一人称视角就是以“我”为叙述者,只讲“我”参与的、“我”看到的、“我”听到的事情。
其缺点:局限性很大,情节发展一旦离开“我”的视野,就不得不住笔。
从小说开头到结尾完全使用第一人称视角的创作难度较大。
而且,我们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不仅要写主人公本人的所见所闻,还要进入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从其他人的视角看世界。
这就需要创作时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来回切换,而叙述视角的频繁切换,很容易造成视角的混乱,从而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
但是,当小说主人公有特殊或异常的经历,或者主人公有特殊的性格特点,导致他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与常人不同时,有些作家会选择用第一人称视角创作。
例如,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就是用第一人称视角“我”叙述的,这是因为小说主人公亨丽哀太太的特殊经历。
再比如,美国作家温斯顿·葛鲁姆的长篇小说《阿甘正传》,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障人士,也有其特殊的性格特点。
可见,第一人称视角的局限性和在创作中与第三人称视角的回来切换,初学写作者是一时很难掌握的。
所以,建议初学写作者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不要选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创作。
(2)第二人称视角“你”
用第二人称视角创作小说的局限性大,视野狭窄,也不太容易被读者接受;
而且第二人称视角几乎不可能在一两页的篇幅之内保持不变。
所以,以第二人称视角创作的小说,少之又少。
因此,建议初学写作者创作小说时,不要选择第二人称视角进行创作。
(3)第三人称视角
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时,没有视角限制,作者好像无所不知,所以这种叙述方式也叫“上帝视角”。
用第三人称视角创作,不仅可以拓展多个视角,还可以让某些情节发生在主人公看不见的场合。
第三人称视角可以跟主人公展开叙述,也可以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展开故事,深入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叙述其他人看到、听到的事。
这种创作视角给小说创作者极大的创作自由。所以,绝大部分小说都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创作的。
比如,本书作者的长篇小说《青春通行证》、《阳光女孩》等。
综上所述,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二人称视角的局限性较大,用于小说创作时难度较大,初学写作者一时半刻难以掌握。
因此,建议初学写作者不要用这两种视角创作。
而第三人称视角在小说创作上灵活自由,易于掌握,建议初学写作者选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创作。
02 主次不分
初学写作者在刚开始写小说的时侯,往往会陷入主次不分的误区。
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我们要清楚地知道:
主人公是叙事的中心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次要人物是指能烘托故事情节,凸显主要人物,使主要人物愈加鲜明,配合主要人物的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推动和辅助作用。
小说创作者在塑造主要人物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次要人物的刻画。
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既要注意其与主要人物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又要写出次要人物的独特个性。
所以,初学写作者在进行小说创作时,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把笔墨更多地用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上。
而次要人物和次要事件,可以相对略写,尤其是一些过渡性事件,和与整个故事无关的次要人物,更要惜墨如金,一带而过。
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不分,主要事件、次要事件不讲的“一锅粥”的状况。
03 过多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或环境描写过多,也是初学写作者常陷入的误区。
人物的内心独白是最常见的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毫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喜、怒、哀、乐、矛盾、希望,让读者看透人物外表,看到其内心世界。
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完整、更立体化,从而使小说更加生动、真实。
而环境描写是指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不同的环境能引起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或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外或者室内的情景,也可以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通常带有浓厚的地域风情。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及景物等的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活动,对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渲染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社会、时代的大背景,通过大背景去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书写其无法改变的命运;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写小说,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
所以,在小说创作中要以讲故事为主,不能舍本逐末,不要做过多的心理描写或环境描写。
我们要在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时把握适当的尺度,不做过多着墨,否则,就会导致故事情节被大量的描写文字冲淡。
04
作者在本章节中主要总结了初学写作者时常误入的三大误区:
错误选择创作视角、对人物事件主次不分和过多的心理描写或环境描写。
因此,在小说创作中,我们要警醒,避免掉坑,选用“上帝视角”,分清主次,把握心理描写或环境描写尺度进行创作。
学得再多,讲得再好,都比不上实战练习。
我们可以找一些经典名著来阅读学习,拆解分细其中的写作技巧与方法,然后仿写。
伟人毛泽东说过: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这句话同样适用在小说创作上,我们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到小说创作的实践中去运用,去练习,去化为己有。
写下阅读感悟,与君共勉。点个关注,愿你我一起成长,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
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月卡返180贝,季卡返200贝,年卡返500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旗下会员点我的链接续费,可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