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东和朋友两个糙汉子一起走进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然后又一起哭着鼻子走了出来。小东作为保险从业人员,在现实中见过太多这种一人重疾,全家拖垮的例子,但每次见到依然难过得落泪。
“4万块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这是电影中的一段对白,却来源于现实中的真人真事:2004年,36岁的陆勇被诊断出重疾白血病,当时最好的药物是格列卫,23500元/盒,每月需要一盒,陆勇尽管是私营老板,但吃了两年花费近60万也扛不住了。
放眼普通家庭,又有多少人能拿出60万呢?因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身患重疾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于是重疾就成了我们所忌讳的话题。
《我不是药神》悲剧的背后,是家庭没有重疾险的无奈每个人有72%的几率患上重疾
对重疾避而不谈,不代表就可以避而不见。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数据显示:
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我不是药神》悲剧的背后,是家庭没有重疾险的无奈全国癌症死亡数229.6万例,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我不是药神》悲剧的背后,是家庭没有重疾险的无奈肿瘤是中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2017,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恶性肿瘤都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男性发病前10位的癌症: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胰腺癌、脑癌、淋巴癌、血癌、前列腺癌;
女性发病前10位的癌症: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宫颈癌、脑癌、卵巢癌。
但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也表示我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其中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 %、71%,与国际肝移植的整体水平相当。
中产与贫困,也就隔着一场重疾
在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当下,重疾已不再代表着绝症!但也需要注意到重疾治疗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持。
如肝移植需60万人民币、肾移植需30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后期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费用,如治疗肾癌和肝癌的多吉美每月需2.3万/盒,且这些药物多是自费。
曾有肿瘤科大夫估算过,一个人得了癌症至少需要40万的医药费,自费比例高达90%。
除了经济上的捉襟见肘,更让人难受的是面对亲人患上重疾的无力和自责感。
新京报曾报道过一名14岁女孩罹患重疾,前期治疗已花费60万,眼见家中无力再承担60万元手术费,就偷跑出院给自己买了寿衣,打算回家放弃治疗,“我爸本身也有心脏病,都不舍得花钱看。如果没有我的话,治疗的钱就可以省下来。”
重疾险是现实中的“药神”
看完电影出来,朋友哽咽着说:“为什么他们就没买保险呢?”
的确,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与其寄希望于电影中的“药神”,不如把希望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提前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一份重疾险,给家庭多一份保障。
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就发文《社保不是万能的》明确:一个健康的养老保险体系,应该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共同组成。
如果电影中的患者有提前购买保额100万的重疾险,一经确诊就可以获得100万保险理赔金,这笔钱就可以马上拿去救命,不用担心掏空积蓄、拖累家人,更不用因没钱而放弃治疗。
重疾险怎么购买?
近年来消费者对重疾险的关注逐年升温,但对重疾险仍然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其中较常见的是许多家长希望给孩子更多的保障,所以要先给孩子买重疾险,再给自己买。这样做真的好吗?小编这就带你理一理。
1先大人后小孩,先顶梁柱后其他人
家长才是孩子最根本的保障,如果孩子生病了还有父母来照顾,但父母的身体状况亮“红灯”时,不仅是孩子,整个家庭都要承担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先大人后小孩,先顶梁柱后其他人。
2重疾险越早买越好
第一,重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第二,买得越早越便宜,40岁的保费可能是20岁的1.5甚至2倍;第三,年龄越小身体越好越容易通过核保。
3重疾险该买多少额度
风险保障是长期行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工作性质、风险高低、收入水平的变化,对额度做出阶段性调整,比如先买一份保险,等条件好了再加保一份重疾险,增加保障额度。
电影和现实案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摧毁一个家庭的不是生病了无药可治的天灾,而是生病了没保险可用的人祸,保险不是关住风险的那道门,却是打开希望的一扇窗。他只不过把你的人生从判断题变成了选择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