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整理硬盘,翻出来一堆堆的照片。文件标着年份,翻阅这其中的内容不禁感慨。这就是活生生的昨日重现啊。
生而为人,不由自主的会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尤其是身边的小伙伴。比如我的高中同学兼好友,我们基本上同龄。她一路走来的画风是这样的,大三期间认识了男朋友,毕业后成为老公。开始工作比较辛苦,是省钱持家的贤惠女人。按照普世价值观的节奏,从准备结婚,生子,买房子,买车,二套房,孩子上小学。一路走来一个家庭该有的都有了。
而我的画风是,学习,看剧,上英语课,看书,运动。每年都会去旅游,当过背包客,考了潜水证,不算节省,自认为在不断的刷新认知精进大脑,十年如一日。租房,无车,只身一人在大北京混迹。
传统价值观里,我看起来好像是个looser。可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只用传统价值观去审视未免太单一维度。我一直觉得应该有更宽泛更个性化的维度去评估每个人的人生。所以从这种角度讲,大家都在成长只是价值观不同,维度不同。
年过30,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人生,也有过动摇和怀疑,也算是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尽管环境压力很大,父母各种催婚我还是抱持着一定要自己想明白了才考虑结婚的事。这期间随着年龄段不同对婚姻的态度也持不同的态度。我一直都没觉得人是一定要结婚的,这可能跟过往看过太多争吵的家庭,太多丧父式教育,以及成长过程中读的书有关。如果拥有婚姻我希望他是爱情和理性的双重结果,一定要有内心深处的交流即感情基础,经济上队友势均力敌一起作战。我一直都认为女人对于家庭和婚姻来讲一定是付出比较多的那个。严格来讲,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女人是身,心,灵全面的付出。
开始我不太能够接受,可能是处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再或是跟男性群体的对抗。我觉得这太不划算了,我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完,为什么要为家庭付出那么多。我一直在里面寻找一种值得,一种付出了有回报的所谓的“划算”。深挖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我认为自我价值从来不是单一的在家庭里实现的,这当然没错。随着成长,我越来越知道自己的内心需求,我内心里的对抗和抵触变少,以及慢慢的化解对男性群体的偏见。这些年的自我探索,从新认知自己了解自己,随着进一步的探索对于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知。我开始能够接受家庭里的付出,以及没有回报,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真正价值是自我认可,这是我可能不求回报愿意去做的部分,以及希望有能力去建立一个以自己价值观为基础的家庭。当然这个想法也会有动摇的时候,也会有现实的各种压力。也许有一天会变,但目前我希望自己拥有亲密关系,自我相处和探索和拥有亲密关系一点都不冲突,甚至强有力的关系里更能认清楚自己是谁,一切都是为了更了解自己出发。
我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给我机会重新来过一次,我可能会稍微节省点,花更多的时间看书,其他该经历的还是一样的路线。回看过往,这也是我内心里最想走和实现的一部分吧,还有很多想要完成的事情,有待自己去体会和争取。
我以什么样的速度成长并不重要,找到自己内心的速度跟自己合拍才最重要吧。
PS:其实文章写的时候已经脱离了自己的一开始想要写的主题。
最近一直在埋怨自己为什么晚熟,如果我可以早一点做什么,结果肯定会不一样。如果我怎样是不是就不会踩坑。如果…… 目前偶尔还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并不是totally完全接纳自己的,但我有一个相对积极的态度吧,尽量多做,想法不用少,努力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