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一场知识的盛宴在陈典老师的精彩演讲中拉开帷幕。陈老师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精彩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陈老师分享后,历史教研员老师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陈老师的设计思路,落实了新课标精神,有效的整合了教材。也告诉我们,说课,说的是理。说课怎么说,说给谁听,要告诉说课对象,这堂课,你准备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黄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们茅塞顿开。
随后欧老师的《中华民国的创建》以“选择”为暗线,生动形象的再现历史,将课堂掀起了高潮,张老师以《美国内战》为题,以“统一”定位,牵动着中美人各自为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懈努力。王老师以流畅的设计,生动的语言将《五四运动》再现课堂,传承五四精神。芙蓉老师体验式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朗读让学生感知历史,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涂老师以历史人物为主线,还原历史真相,以时空坐标为框架,以清晰的线索走进《三国鼎立》。最后,熊春梅老师的《秦统一中国》,通过新旧课标的比对,以教材为载体,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教材,拓展视野。
同学们在讲台上各显神通,黄老师的点评更是神来之笔。最后,黄老师以秦汉为例,和三国两晋南北朝作对比,重申《秦统一中国》一课的主线是国家,是东方大国,秦开创了东方大国治理机制,到汉,逐步建立起大国治理体系;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主线是民族,三国时期的治理,以吴国为例,与当地民族深入交流后,少数民族服从内地政权;从东晋十六国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少数民族由自发认同到自觉认同,共同形成了一种民族认同感,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守护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唯有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