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喜欢应和《归去来词》写作品,而我最敬服晁说之的论述。
他在《答李持国书》中写道:“足下喜欢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于是和东坡先生一道应和写作,在下不明白其中道理。建中靖国年间,东坡和《归去来》,刚到京师,他门下宾客效仿应和《归去来》的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很得韵味,好像一日之内人们眼前到处都是陶渊明了。僧人参寥忽然把他所和的篇章给我看,邀我一起和篇,我推辞说:‘小孩不能居于高位,更不能与长者并排行走,我与大师您共同推举东坡先生一人唱和陶渊明就行了。’参寥就拿回他的篇章收在袖子里,用江南方言说:‘真是对不住您!很后悔事先没和您打招呼。’现在我就用比对参寥更加爱重的态度来回复你。”
从前,大宋宰相说陶公《归去来》是南北朝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年来为《归去来》绘画的都画成大圣人变相,作应和文章的,仿佛是写作排遣兴致的小诗,都错解了陶渊明。
曲高则和寡。曲仍高而和者众,则说明众多和者滥竽充数,小觑高曲了。解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耳畔响起了流行乐《归去来》的悠扬旋律。这其实就是所谓“即事遣兴小诗”啊,我真是个俗人。
*变相图简称为变,来源于佛教用语,指显现出某种幻境,又称变现。
*即事,眼前的事物。后文人因景有感而作诗词,常以即事作为题目。如司空曙有〈江村即事〉诗、杜甫有〈草堂即事〉诗等。
容斋随笔·随笔卷三·和归去来
今人好和《归去来词》,予最敬晁以道所言。其《答李持国书》云:“足下爱渊明所赋《归去来辞》,遂同东坡先生和之,仆所未喻也。建中靖国间,东坡和《归去来》,初至京师,其门下宾客从而和者数人,皆自谓得意也,陶渊明纷然一日满人目前矣。参寥忽以所和篇示予,率同赋,予谢之曰:‘童子无居位,先生无并行,与吾师共推东坡一人于渊明间可也。’参寥即索其文袖之,出吴音曰:‘罪过公!悔不先与公话。’今辄以厚于参寥者为子言。”昔大宋相公谓陶公《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