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理无穷,各有欢喜
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作者: 欢喜Fancy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10:37 被阅读7次

原生,汉语词语,初始的,未经修饰的,最初的,第一出现且未经任何外力、内力改变的个体。

——来自《百度百科》


春节期间遭遇了一点小插曲,让我开始不得不思考两个问题: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和老朋友之间友情的界限。这里的老朋友该如何定义呢?如果用时间的维度来划分的话,那些认识超过十年,在一起相处超过五年,深度参与彼此生活,彼此知根知底的朋友应该就算吧。以上描述我觉得还是太过冗长且仍不准确,既然要和“原生家庭”一起讨论,把这类朋友叫做“原生朋友”倒也无妨。

1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不言而喻。无论身在世界何方,仍要用尽一切手段与家人团聚。从小时候特别期待春节的来临,到如今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大家都觉得年味儿淡了,春晚一年不如一年。原以为这种强烈的感受只是发生在我们这一代,询问之下,发现父辈的感受同样如此。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春节”迭代的速度已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矛盾会愈演愈烈。本质上越是匮乏的年代,越是容易满足,吃点肉能高兴半天,现在春节顿顿鲍鱼恐怕都食之无味。

在年复一年的春节倦怠感中,在一年又一年无趣的春晚中,送来送去锱铢必较的繁文缛节中,催恋爱催结婚的七大姑八大姨中,有一些真挚的感情沉淀下来,有一些耐心逐渐被消解,有一些问题无法回避。陪家人看完春晚雷打不动,这点付出不算什么,但是上升到人生价值观、消费观、婚恋等话题,恕对父母的耐心都宣告耗尽。深知根深蒂固的思想差异,可改变的概率实在太低。

当你以为你面临的这些普世意义的问题已经够糟心,谁知身边还有一些愚昧的存在,在一步步将他们的子女拉进深渊。在酒肉穿肠过不喝死不罢休的新年氛围中,逼着不会喝白酒的儿子一杯杯地敬酒,显示自己教子有方。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喝几口酒开车特硬气,酒驾被抓怎么会轮到我?无视女儿的付出,将一切的爱给儿子的封建残余父母比比皆是。倘若遇上赌徒父母,甚至在经济上会拖垮自己。

当我听到身边的一位LGBT朋友哀叹道:“如果我父母知道我真实的‘身份’,他们一定会拉我浸猪笼”时,痛心不已。是低估了父母的承受能力,还是现实比预想更残酷?

不管是情侣还是夫妻吵架时,你总以为只要一方妥协,这场战争就能平息,殊不知只会愈演愈烈,强势的一方会像无底洞一样索取和责难弱势的一方,至死方休。在愚昧面前,妥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

除了父母之外,朋友成为你最亲昵的人。过年回家,爸妈少不了抱怨的事就是成天往外跑参加各种朋友同学聚会,陪他们的时间还不及朋友。难不成把朋友看得比父母还重要?

自古忠孝两难全。这一世纪难题跟面对不靠谱的原生父母难度相当。有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最近摆在我眼前——如何跟久别重聚的原生朋友相处?

对于常年在外工作的人来说,家乡的朋友成为了长久的牵挂,他们是你回家的动力,也常常抚慰了你在外遭遇的冷漠和不安全感。每年过年回家时的聚会成为特别重要的存在,你们相谈甚欢,各自畅谈彼此生活中的趣事,一起回忆往昔念书时的岁月。毕业超过三年后,后面的时间似乎过得更快,大家的变化开始呈现尤为剧烈的状态。有些小伙伴在毕业后陆陆续续走入了婚姻,有些情场失意,还未走出失恋的伤痛;有些荣升机关干部,有些刚刚辞职前途未卜。

年复一年,2018年的新年聚会如期而至。大家像往常一样,K完歌后,点份烧烤,把酒言欢,一夜未眠。时间和阅历悄悄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片新年的祥和中令人浑然不知。一句口不对心的挖苦,打破了这片祥和。一句龃龉恰好摧毁十年的友情。都认识这么久了,我以前这么说的时候,你也没生气呀,怎么现在突然玻璃心了?

年岁渐长,变得越来越不爱迁就一些人和事。原来由于弱小没能捍卫的原则,此刻通通变成不可打破的信条。一方面是成长的馈赠,你越来越明白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另一方面是经济带来人格的独立,不必通过加入群体来获得所谓的安全感以及利益。

那些我们认识数十年的原生朋友们,无论身处何地,友情给了我们最温暖的慰藉,但时间、阅历的差异无法抚平。青春年少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嬉闹,我可以在原地等你。在如今成年人厮杀的战场上,恕我先走一步。

3

年初《十三邀》采访李诞的那期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李诞说了一句话大体意思是说,我需要为了别人而活,才不至于像每天在老家喝啤酒度日般堕落。事实上,如果这是一种选择,他真的可以如此活下去。他觉得自己是为他人活着的。只有这样,他才能健康地活着,你让他做自己,他就没了。

我略感心酸又感同身受。很抱歉这或许就是当代年轻人既想享乐又害怕堕落的一种纠葛状态——我们需要逼自己为他人负上责任,才能活得像一个正常的人。因为这份责任,我们有义务去满足父母的各种要求,小到过年回家,大到职业选择,婚姻大事。

原生家庭之困在于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见了心智尚不成熟的父母。而因为这份让我们看起来“正常”的责任,我们似乎束手无策。有时候,是出于自我选择,因为我们还留恋那份“正常”;有时候,则是出于愧疚,孝义当先。当你意识到成长环境太单纯长大后无法适应社会,当你感受到家族太成功对自身造成的压迫,当你身处贫穷且暴力的成长环境中,长大脾气同样歇斯底里而无力改变时,原生家庭之困无法被简单忽视。

同样的,面对原生朋友时,我们常常会被多年的情谊所裹挟。他一直都像一个孩子那样幼稚,都认识那么久了,能包容就包容吧。殊不知,在你们没有彼此参与对方生活的日子里,双方的生活、工作环境已截然不同,价值观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执守于那份原生的情谊是否徒给自己添堵?

4

理解和包容是大多数人会做的选择,毕竟至亲挚友当前,没有任何理由不负责任,不选择原谅,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的人生仍然会落入深渊,受困于此,并有可能继续繁衍下去。

为了守护好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能痛下狠心,保持最大的理性——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无限责任,其他人都是负有限责任。亲戚借钱看起来百分之八十不会还的时候,要理性拒绝。朋友调侃比较工资挖苦的时候,请对方及时闭嘴。虽然看起来冷漠无情,但这是为了获得健全独立的人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有意识地树立起自己的边界和原则,无论是父母还是朋友,都得学会去尊重他人,不随意过界。不被谅解或许是一时的,他们虽没有被我们的包容和妥协“照顾”得很好,但正好是一个让他们改变自己行为模式的机会,给他人留有余地,寻求自身精神上的独立会让人终生受益。

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我们代替不了别人,我们无法依赖别人,我们不能以失恋心情不好为借口随意伤害别人。在原生的烙印已经发生无法消除的时候,试着去超越它。

在原则和边界构建的理性世界里,随意越界,抱守残缺,不懂得尊重的人,请你滚出我的世界,越远越好。我想过对自己负责的人生。

封面&配图:dribble

相关文章

  • 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原生,汉语词语,初始的,未经修饰的,最初的,第一出现且未经任何外力、内力改变的个体。 ——来自《百度百科》 春节期...

  • 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不敢行动 我不敢行动,不敢去做一件事,表面看是因为害怕别人对我的行为说三道四,本质上还是因为我自己内心生起了一个评...

  • 胖瘦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在现在这个社会,减肥好像成为了女孩子们都热衷的事情,不管是真胖还是假胖,每当她们照镜子时总会感叹一句“我要...

  • 读书,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组织了一个“换书会”活动。不是很成功。 “不是很成功”就是“不成功”,是失败。只是文字上的措词,不愿那么直接。象过...

  • 学习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上大学以后,就听说了很多关于旷课的故事,但相较于本科生我还是一个专科生,我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专插本,不能因为...

  • 写作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这一路的坚持,让我看见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越来越有力量去完成每天的既定任务。感觉是在玩闯关游戏,从一开始的迷茫,到...

  • 改变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任何关系都是相互作用的, 不管关系里一方如何强势,另一方如何弱势,这关系也绝不是一方能够行成的, 想改变一种关系模...

  • 努力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努力从来都是自己的事,不是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遮遮掩掩。 以前都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 学习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读书学习从来都是自己的事。学生开学上班时,天天都可忙。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检查学生以及处理学生各类事...

  • 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

    如果说人生有起有落,那么高三时候的我大概处于最低谷。那时候是真的动过自杀的念头,当数学老师把成绩单贴在教室前门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yt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