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三件事的第二层幕布——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三件事背后的规律
小伙伴们,三件事打卡你是不是进行至少有一周时间了呢,这段时间你应该对自己的掌控感应该上升了一些,效能也提升了,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吧,今天我们来聊聊三件事的进阶篇,从根本上去解决行动中的疑惑和难点。
打卡一周的你有没有去尝试寻找三件事背后的规律呢,如果我们只知道技巧,不知道背后的原理,真正有用的东西可能就停留在表面,很难迁移到其他方面去,就像我们做数学题,如果只追求解出这道题,不去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那我们就无法举一反三,以后遇到类似或者变形的题目毅然不会做。三件事的原理是什么呢?相信在企业里做过项目管理的小伙伴一定都知道PDCA循环,它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的四个字母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它要求先把各项工作作出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及时检查实施的效果,然后将成功的内容纳入标准,不成功的事情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PDCA 循环 戴明博士这也是三件事的依据的思想基础和方法——PDCA循环。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下,首先
Plan 计划:每天早起我们在做三件事的计划时,都会在脑袋里过一遍今天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三件事,然后写下来决定今天要好好干!于是就有了DO~
DO 行动:到了公司,我们开始执行脑袋里的想象场景,在现实中实际操作一遍,每做完一项工作我们就会划掉一项,同时去判断这项工作做对没有,再关注其他待做的工作任务,这是不是在Check呢~
Check 检查:把做完的工作任务和脑海中制定的标准做对比,如果做的和想象的差不多,说明做对了,自然不用说,如果做与想之间有一些差别,也不用担忧,进入到下一个环节Action~
Action 调整/改善:回顾下,今天制定的三件事都完成了,但是不觉得有成就感;今天做了制定的小确幸,却不觉得幸福,我们是不是要好好思考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定的目标本身出现了问题,还是心态出现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呢?于是我们每天填写的感悟就是帮我们记录这一天的反复check所产生的思考。
如此简单的三件事却让我们每天把PDCA循环转了一圈,是不是更加觉得三件事一点都不简单,背后蕴藏着如此强大的循环过程。如果我们根据每天三件事的PDCA循环对自己有一些好的调整,让明天的自己都比今天的自己好1%,积累1个月、1个季度、1年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看几个公式:
从现在开始,每天努力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工作一年过半,领导突然让你做个半年度的工作汇报,还要求你捡重点亮点说,常态性的工作就别汇报了,这时的你大概会摸摸脑袋,一时半会想不出来都做了哪些重点工作,有哪些亮点和成果?直到你回去查看了工作计划表,才发现原来自己做了不少事情,顿时觉得自己还是挺能干的。你发现了吗,记录下来才能回顾,如果我们不去记录,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好像没有发生过似的,更别谈回顾,这是因为大脑不善于记忆,它擅长的是分析。所以在每天完成PDCA循环后,我们要做复盘,复盘能让时间留下脚印,帮助我们记录下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行动和理想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偏差,下次我们才能更好的改进自己的行为和能力。如果我们不去复盘,会逐渐迷失在工作的杂事和生活的琐事中,忘记自己的初心,直到多年后再回忆,满满皆遗憾。
我在用的复盘模板每天及时Check,帮助我们不偏离航线;每天复盘,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节奏,看到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我们不断的Plan(计划)、Do(行动)、Check(检查)、Action(调整/改善)、复盘,才能串起这些火花,形成改变人生的熊熊大火。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次我们揭开幕布的第三层,探索做三件事的驱动力及自我觉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