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人父已有一年多,身份的转变后,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现在也凑合着能带娃,这一历程的经历,虽有辛苦,但更多的是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喜悦和欢笑。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如何教育孩子也是现在年轻父母比较关注关心的问题。无意中偶遇《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一书,从作为父亲的角度去阅读,感知自己角色的变化,印象极为深刻。
作者全惠星,曾任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长,她在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全心全意为之付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六个子女均培养为大人物——著名的大学教授、院长、政府要员等要职,分别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了成功,拥有着家庭与事业双丰收的硕果。
由于是碎片时间阅读完此书,其中许多有感触的部分没有及时写下来,现在回忆一下,其中有三个部分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品格比才华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本书中一直强调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别人多少帮助”,阐明了孩子具有好的品格比具有才华还重要,才华不可凌驾于品格之上。这是教育的根本。大人物的成长不仅需要横溢的才华,更需要优良的品格和为他人服务的热情,而这一点正是现代年轻父母家教意识中所缺乏的信念。这一理念与我们的德才兼备思想是相似的,一个人的德行是立身之本,是成功的源泉,所以注重孩子的德行培养,无论是否能成为大人物,但可以肯定是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当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灌输各种思想,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报各种兴趣辅导班,然而父母自己却不以身作则,自己抱着手机却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自己打着牌却骂孩子不写作业,自己碌碌无为却要求孩子成为大人物,殊不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成为榜样和引导者,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因为父母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为,都将完完全全的转移到孩子身上,小到生活习惯,大到人生态度,就像照镜子一般,都会反映给孩子。全惠星夫妇一生都在认真做学问,他们的子女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的将学习作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作者还强调,在于孩子们的交流中,可以建议,但是不可强求,这才是真正的交流。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和要求,有些是父母认为不对的,但是最好在日常生活中,改变交流的技巧,让父母和孩子间的交流自然地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先倾听,不要直接作出评价,努力理解孩子的心情和状况,努力的让孩子能够将事实看的客观些,采用疏导而不是堵的方法,这样才能帮助他,让他自己意识到不妥的地方进行改正,帮助他成长。
人生就像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教育孩子亦是如此。教育,最终的不是“教”,而是“育”的养成,以育为先,寓教于育,才可能吧孩子培养成大人物。教育不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初为人父的我,对于子女教育还没有太多的心得,读一遍此书汲取的也十分有限,伴随着儿子的成长,后续还需将此书反复咀嚼,慢慢领悟其中的真谛,正如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能上哈佛,但这不是我们放弃进步的接口。毕竟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所以教育才会需要不断地学习。对本书的阅读是我迈出子女教育学习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