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工匠,一个痴迷于制作团扇的85后男生——李晶。”
01
—
新工匠
一直想了解一些年轻的手工艺的传承人的故事,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在清明去苏州之前就在网上搜索了关于苏州匠人的故事,所以这第一个人,我选择了苏州团扇的手艺人【李晶】,为了写这篇稿子,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和他的团扇,我特意去查了他的故事,看了一段关于他和他的团扇的短片,并且去新浪微博搜索了他的微博,关注了这个85后的新工匠。
这张照片是李晶制作的苏州团扇
他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每一条路上都会有荆棘,而穿过荆棘是花朵沁人的芳香,在视频里,讲述了他在开始做这件事之前,遍访了苏州所有的老艺人,包括制作团扇的,扇坠的,流苏的,……团扇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分工明确,年轻人的想法又会和老一辈的想法发生冲突,他凭着对团扇的痴迷,热爱,去克服了一道道难关,他讲述人们羡慕他,因为只看见了他光鲜靓丽的一面,看到他的团扇卖的很快,看到他赚钱,往往看不见他工作到2点3点,甚至通宵。
故事讲到这里,突然想起我们曾经的班歌“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像我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每天做高考中考卷子,每天晚上一遍一遍看网上不同老师讲课的视频,然后进行筛选整理,尽可能的博采众长,拾起多年前忘却的记忆,第二天工作还要当着同事老师的面讲,和高考生一样学到半夜,刚好那时候有个专业考试要备考,那一段时间真的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而别人都以为很简单,或者我不需要努力就可以靠这样赚钱,其实不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人只看见我做网课能赚钱,我也是从小白开始做的,一路走来也经历了很多次变革,更多靠的是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行业经验,还有语文训练也给我的专业课的讲解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二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不断的完善创新。
02
—
传承
李晶把苏州团扇做的这么好,并不仅仅是传承,他是对团扇真正的喜爱,他的朋友评价他,每次出去看见什么,就说这个可以做团扇,那个可以做团扇,问他怎么什么时候都想着团扇?传统工艺就不能赚钱吗?就是在古老幽暗的房子里做吗?他有着自己的思考。之前刘雯,范冰冰都拿着他制作的扇子拍过大片。他不断尝试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之间找到结合点。最初他是喜欢昆曲,然后喜欢收藏旧扇子,有的是扇坠,有的是扇柄,大学学的是管理,当他收藏很多之后觉得还是不完整,他想要找老师傅把扇子修好,却不能如愿,慢慢的他开始走上了现在这条路,制作团扇,将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同时,爱好和事业的融合让他沉浸在其中乐趣无穷。
我之所以做这个匠人专题,不仅仅是对它感兴趣,想要了解它,我也希望能后从这些青年匠人的身上收到一些启发和思考,从他们的故事里学习到一点东西,寻找前辈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精神,以及思考,不管是在做人上还是做事上,通过他朋友的评价,能看出他对团扇非常用心,对一件事有热情,真喜欢,还认真,他并不仅仅是传承,还把这些相关的老艺人整合起来,让大家发挥自己所长,把一件事请做得精致,还对老工艺有着年轻一代的创新思考,让老工艺重换新生,不是一味的做新,而是尽可能还原做古,使团扇从新换发出新的光彩。
很喜欢他不断在新旧之间寻找结合点,我们现在不也是如此,从前隔行如隔山,而如今,在某一个方面,我发现这种界限越来越模糊,不说斜杠青年的诞生,就是互联网与实体店相结合,我的语文与专业之间的融合,从前两种颜色不可以做衣服,而现在这叫做撞色,时尚,只要你能够找到彼此的契合点,与之相关联,就是一种创新,很可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什么都能不够为你所用,也什么都能够为你所用。
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推崇,这是咱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从前大家崇尚日系韩风,而现在,短短的时间内,中国传统文化收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古风,汉服,民国服装都被这些匠人们改良的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也更加接近古时的风貌,最美的还是中国风。
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群文化……,我希望我们的美丽的传统文化都能够经过新青年的手,传承下去,我也不断尝试,不断思考,革新,希望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将事情做好,做精致了,赋予它文化,希望自己成为有故事有趣的人,我们的小集体也有我们的文化和故事,赋予它生命,变得文艺而温暖!
我希望,我们的未来、有你!
“新裂齐执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月明。”
让我们向新时代的新匠人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