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惋惜,第一次的听课由于他故而未能如约而至,虽然看了回放,却难以了解到老师所讲的全貌,在惋叹之余又多了些遗憾。没想到,在打卡中看到了老师讲课时的一些课件展示,还是很受启发的。
首先,要说一说“蜜蜂学习法”。从前也看到过类似的这种学习方式,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之间的差距和区别。真正的学习当然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反馈,将自己所学所知全部都运用到实际中。当然这个运用可以是说出来,讲出来,写出来,做出来,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方才称为“学习”!学的是知识,习的是方法,需要运用和实践。有时觉得自己所学有些似是而非,或是过后即忘,多半是没有合理实践起来。樊登读书极力推荐的《刻意练习》一书,不就是打造通过有目的学、练、反馈、再提升的有效途径,让自己成为一名卓越超群的大师。“刻意练”当然需要多多动手实践,才能了解到自己真正所能掌握的,而后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不断提升。如今我们所倡导的学,也是应当建立在行的基础之上。现在我们的读书营就是以此为基,在读书中学习、交流、提升、运用,我在其中只需好好坚持,运用好的方法学到所需的知识,服务于我的教学,融进我的生活。
这段时间也在读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为孩子解读古诗词》,虽然书名听着为孩子而写,可对于我来说还是涨了不少知识,毕竟古诗词的源远流长还是知之甚少,最基本的一些常识也是知之了了。书中提到诗的作用,“兴”“观”“群”“怨”,让后世的人能够以诗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日常,在“诗”的抒发表达中,我们也看到了古人的意志和情趣。难怪孔老夫子要收集各地诗歌集成《诗经》,让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境况,以及各地的风俗与人文。叶嘉莹先生就提倡,“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第一要念的是《诗经》,第二要念的是《楚辞》,然后就是《昭明文选》了”。
正如书中所言,学习诗词,就是“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精致,观察力变得敏锐,情感变得丰厚,思维变得深邃”,最终“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学诗目的,至于其他都是枝微末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