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到5月26日,怀着几许兴奋与期待,我荣幸的成为了大田县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训班的一员。之所以说“荣幸”是因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是经学校推荐、材料审核、专家评审、教学质量考核、局务会研究和网上公示,最终才确认培养对象名单的。正因为如此我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6天的时间,我全然忘我投入,通过听专家讲座、做美篇、写日志等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全面的学习,培训期间也与优秀的泉州教师同行们真诚的交流,实现知识思想与友谊的大丰收!感谢教育局领导、进修学校领导给我搭建了交流碰撞,反思沉淀,总结悟化的学习平台,也感谢进修学校林再生校长、苏元楚副校长的悉心嘱咐、张春玠班主任的全程陪伴。6天的培训结束时,我笔记记了厚厚一本,美篇做了5篇,日志写了5篇,心中种下了理想和信念种子。现在带着更多的留恋和收获,将体会和感悟总结如下:
一、胸中有梦
教师,有着许多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教育变成了一项最简单的劳动。一本书和一本教学参考用书使用十几年。学生学的很苦,教师教的很累,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很大,身为教师的你会感到疲劳和厌倦吗?我在日复一日的20几年教学中,也体会到了疲劳和厌倦。但我很清楚教师是出卖时间出卖精力出卖能量的一个职业,如果不及时充电积蓄,很快就会有资源耗尽能量枯竭的感觉。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此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让我重新看见了曙光,照见了梦想的光芒。
江夏学院的副校长心理学博士程灵《学科带头人的情怀和引领策略》的讲座让我很受触动。她指出,教师的成长不只一次,教师的成长会有二次周期。第一次发展从刚开始走上讲台担心能不能被胜任,到慢慢地站稳脚跟,到经过几年之后胜任了。但胜任了之后可能我们会进入发展的高原期,有一些停滞和小波动,有的人可能在高原期之后走向衰退。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工作目标的激励之下可以有第二次的成长,走向优秀。第一次发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第二次的发展靠的是教师的情怀和追求。
程灵博士高瞻远瞩,给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方向,我觉得教师是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的人,我常常在思考作为教师他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他自己必须是要做一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因为好的教师会给每一位学生种下一颗叫做“理想“的种子,让学生完成学业后,在经历过生活的磨练、现实的残酷,最终却能从自己的盐碱地,走向心中的撒哈拉。
教师要给孩子种下“理想”的种子,他自己必须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情怀的人。那么我要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5月13日上午,马云出席了母校杭州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演讲时讲到:“我是用当教师的方法来当CEO的;我一辈子都会记住自己是一个师范生,能够成为老师是我一辈子最大的荣幸。”我所理解马云的演讲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教师的情怀,他对教育是放而不弃,他虽然离开教育岗位,但他一直关注教育,他也经常会到大学演讲,这就是他的教育情怀。在这种情怀的内在驱使下,他对教育进行深入而有远见的思考:“今天,每个学校都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过去是知识驱动,而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是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过去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是把机器变成人。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不是生产学习的机器,不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培养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
扎特伯格无论是在工作、演讲或者和老婆散步休闲时都穿同一件浅灰色T恤。当有人问扎克伯格为什么每天都穿同样的灰色T恤时,扎克伯格说他只是不想浪费精力去决定每天穿什么衣服,他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扎克伯格在2017哈佛毕业演讲时讲到了三点:第一,我们作为千禧一代,仅仅找到我们个人的目的或使命是不够的;第二,我们这一代面临的挑战是,要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这是真正幸福的关键,也是我们保持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第三,那就是建立起一个连接的世界,先从本土的社群做起。是因为情怀和使命使得扎特伯格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人生。
比尔·盖茨谈他的创业之路时,曾经指出:30年前保罗·艾伦与我创建微软的时候,我对软件开发充满很多梦想。我们希望自己的软件能够对这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让每一个办公桌和家庭拥有电脑也一直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令我们感到惊讶和兴奋的是,梦想中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涉及到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从没想过一家令人难于置信且异常重要的公司竟然源于这些最初的想法。心中有梦想,前方有目标,比尔盖茨就能每天充满激情,他曾说:“每天早上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的兴奋和激动。”
此次讲座安溪一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名师赵艺阳做了《我的专业素养是这样修炼的》,指出教师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作为一个名师,有立志成长为名师,要高瞻远瞩。十年以后,我们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就会有很大的差距。有的人成为省名师,甚至是全国名师。而有的人只能停留在目前的学科带头人层次上。在支撑一个教师成长为名师的道路上,爱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人格,老师的心态,是孩子心目中最灿烂的阳光。如果某个班级普遍喜欢某个老师上课,那么这个老师一定有比较高尚的人格。我们当老师的必须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感召我们的学生学习。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刻苦不勤奋,人就不可能成功。名师必须读书,就像鲁迅所说:“读书就像蜂蜜采蜜,倘若只盯一处,所得必然有限。必须如蜂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不管是名师还是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都必须过读、背、写三关。名师要及时的记录自己平时在教学中所碰撞出来的火花,拿起笔记录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或者教学随想,写着写着,你可能就成为名师了。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
无论是马云、扎特伯格、比尔盖茨,还是名师赵艺阳,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胸中有梦。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谈梦想似乎有点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但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学校是让人的生命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地方。一个教师,一生要接触多少学生。一个人的付出,千万个学生享用,我的生命还不够伟大吗?我应该用我的心灵浇灌这份职业,我应该用我的双手和肩膀托起这份天底下光辉的职业。
此次培训,从此胸中有梦!
二、心中有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规律,道就是方向。人到中年,担心太多,阻碍太多,想的也太多,于是便迷了方向丧失了道,灵魂里都带着戾气。此刻我们需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拾年少求学时的那份初心,再次学习,重新寻找方向。有没有学习,他所看到的世界,他在学生面前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截然不同。比如说下雨,如果你的脑子里没有储存词汇,你就只会说下大雨下小雨。如果你的脑子里有储存着“细雨蒙蒙”、”倾盆大雨”。那你就能看到倾盆大雨的样子,你也能看到烟雨蒙蒙的世界。看到漫漫的沙漠,有的人会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有的人却只会说太阳下山了。失恋的时候,有的人想的“何事秋风悲画卷,人生若只如初见。”有的人会骂“操你妈,王八蛋,人渣。没良心,混蛋”。学习会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会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如何学习?学习可以有三种方式:
1.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的积淀精神的坚守,会让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人生路漫漫,生活很现实,你我谁都不能免俗,但花时间阅读,保持一点情怀,或许就能在众声喧哗中聆听到内心的召唤,在汹涌的人潮中活出自己的品位。
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就发现在讲台上,在和朋友交流时,会有许多智慧的涌现出来,而这些智慧就是通过这些平常的阅读累积起来的。
程灵博士指出:不读书的人,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给他看的美好世界;读了书之后,你认识了黑暗和丑陋;只有读了更多的书之后,你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2.向周围的人学习
我的心中一直有个理念:能坐在台上的人不简单,他们一定经过炼狱般的磨练,而今才有台上的那份坦然和绽放,他们所讲的,一定是他们所学所思所做的精华呈现。6天时间听了9场专家的讲座,他们分别是徐敏教授的《核心素养——从思辨走向教与学》、赵艺阳的《我的专业素养是这样修炼的》、郭少榕的《从问题、专题到课题——学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黄卿龙的《热点、难点、生长点、关键点——教师专业提升的“四点”思考》、杨秋生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周志宏《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鲍道宏的《创建学习中心的课堂》、程灵的《学科带头人的教育情怀与引领策略》、何箐的《观课、评课、议课》。我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这次培训一下子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课,记了厚厚的笔记,回来还慢慢消化。此时在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仔细盘点收获,发现不只一箩筐。总体说来此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
同时一起参训的同学都是各个学科的精英,他们都很有个人魅力。在课间休息时听听他们讲诉的经历,无论是关于做人的,还是教学的,对我都很有帮助。和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方向更加明确。
3.不断的反思
一味输入知识和理念,不做反思,那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容器,容器有限,知识无限,容器很快会塞满,会生锈会腐烂。通过学习,我明白----不论是哪位专家的报告,都带给了我不同启示,让我学会反思,其中反思最多的是我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中能做什么?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校庆的演讲里提到:今天,每个学校都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过去是知识驱动,而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是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过去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是把机器变成人。“马云看到了应试教育的严重弊端,但 马云反对的并不是考试这个评价制度,他反对的是考试评价制度下教师的价值取向,因为他明白在中国现在的国情下,找不到一种更好的可操作的评价制度。如此说来,教师在考试的评价制度下,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思考力、创造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这是每个教师需要倾注心血的。
如此反思,心中有道,脚步更加坚定!
三、手中有术
道是方向,术是方法, 在本次培训班的学习中我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教育需要教师有智慧的方法,在这一点上福建教育学院鲍道宏教授开设《创建学习中心的课堂》的讲座给我很大的启发。
”学习中心的课堂可能是先学,也可能是先教,但要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老师至少要和一个班级的20个学生互动。”鲍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下子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学习中心的课堂。在培训的现场我就决定要着手创建学习中心的课堂模式。回到课堂后,我就创建了学习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分五个步骤完成。
1.明确目标:上课时仔细思考本节课我要让学生打成什么样的核心素养,以便在课堂上我能教会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思路是什么,我并不是给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寻找教学的起点:所谓的起点,就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起点。
3.提供合适的支架:所谓的支架就是给学生提供的问题、任务和情境。
4.小组协作学习
5.帮助巩固小结和提升
创建学习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几天的学习,站在讲台上的我更加从容和淡定,因为手中多了许多“术”。
马云说“老师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老师是每个人生命中除了父母之外影响力最大的人,一旦老师走进课堂,面对四五十个学生,他们的未来就掌握你手中。”做一个胸中有梦、心中有道、手中有术的老师,我只是广大教师队伍中最普通的一员,然而环顾四周我并不孤单,因为有千千万万的老师和我一样走在追梦的道路上。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尊师重教”四个字不是写在书上、写在纸上,而是刻在每个人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