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
2021年全球支付产业收入创下 2.1万亿美元新高,
202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449万亿人民币,按2‰收入预估,约为8900亿人民币;
全球各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1北美市场相对成熟,银行卡支付主导市场,同时现金替代空间大。
2欧洲数字钱包兴起,卡支付依旧稳固。
3亚太地区数字钱包渗透率引领全球,除中国内地外现金替代潜力巨大。
4中东、非洲、拉美线上 消费仍以信用卡支付为主,线下消费以现金为主。
分类
成长历程
蚂蚁-从电商入手,逐步拓展数字金融业务:
电商起家,2003年开始起步,2005推出“全额赔付”制度,2007年拓展海外市场,2009年开始进入移动支付,2010年用户数突破3亿,2011获得交易牌照,2013年余额宝上线,2014年成立蚂蚁,2015年春晚红包,2020年已有7.11月活用户,拟上市;从电商起步,不断在完善数字金融方面能力,提升该方面收入;
微信支付-从社交入手,用户数最多:
2013年起步,起步较晚,但2014年通过春晚红包快速获得8000万用户,同年推出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2015年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及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并在2016年线下门店超过30万,日均交易笔数和月活账户数超过6亿;2017拓展收款码物料,2018年线下门店数量千万家,MAU超过8亿;虽然起步较晚,但从社交关系切入,在用户数已超越支付宝;
京东数科-从B端业务入手,定位数字科技:
2013开始面向中小微商家的创新保理产品“京保贝”,2014年白条,2015年首个互联网消费金融ABS项目,2018进军机器人、智慧城市,首次提出数字科技定位和战略规划,2020发布了国内首个资管科技解决方案“JT²智管有方”,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落地江苏南通。
财报分析
主要营收结构-蚂蚁交易规模、单笔交易金额高;腾讯金融科技用户规模、活跃高
从整体营收看,蚂蚁金服占主要地位、腾讯金融次之,京东数科还有一定差距;
从增速看,蚂蚁继续保持高增长,增速变快,腾讯金融增速开始放缓(这里可能和后续的蚂蚁的主要业务为数字金融,腾讯金融主要业务为支付有关,下一节具体展开)
从营收、MAU对比看,
蚂蚁金服从电商场景起步,逐步布局本地生活、娱乐等场景,用户交易金额一般不会太低,在交易规模、单笔金额上有优势,但在用户活跃上,低于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从社交红包起步,逐步智慧生活场景,基于微信社交关系,用户规模及活跃上有优势,但在交易规模、单笔交易金额上需要低于蚂蚁金服。
业务对比-收入成本构成
蚂蚁金服--以数字金融为主,重视研发投入
概述:
公司营业收入按产品和服务类型分为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创新服务及其他;
其中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在2019年占比第一,且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和其微贷科技(花呗、借呗、小额企业贷业务)收入提升、高速增长有关;
费用主要来自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已逐步减少,整体费用率也在降低;
收入拆解
主要业务为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创新服务及其他;
其中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在2019年占比第一,且保持高速增长;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也是主要收入业务,但增速放缓;
进一步拆解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其业务构成如下:
其中微贷科技收入占比最高,且保持高速增长;
成本拆解
费用主要来自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已逐步减少,整体费用率也在降低;
其次研发费用也看出公司重视研发,人员分配上超过60%技术人员,超过谷歌、亚马逊,董事会超过1/3技术出身。
腾讯金融--以数字支付为主
概述
主要业务来源是支付手续费,其中用户数增长逐渐变缓慢,受到手续费率的影响,
成本主要来自交易量上升后,支付相关服务的交易成本、云服务项目部署成本增加。
收入拆解
以支付业务为主;
支付业务占比为96%,贷款业务占比为3%,理财业务占比1%。
成本拆解:
成本主要来自交易量上升后,支付相关服务的交易成本、云服务项目部署成本增加。
京东数科--以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主
明星业务在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上,其中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增速在提升;
成本主要在销售、管理费用,且管理费用在逐步控制,销售费用占比仍然很大;
毛利整体上升。
参考
蚂蚁招股书www1.hkexnews.hk
腾讯年报半年报static.www.tencent.com
京东数科招股书static.sse.com.cn
华创证券-互联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从蚂蚁集团、腾讯金融到京东数科,互联网巨头的金融战略落子-200917.pdf pdf.dfcfw.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