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时也命也,慎始善终,尽人事而听天命。
人这辈子最大的成功,不是大富大贵,也不是有权有势,而是晚节保得住,得以善终。开始很容易,善终却很难。
就跟做事业一样,有的人三分钟热度,有的人一味心思坚持下去,那前者就会在热度退却后,一事无成。而后者可以坚持到最后,收获满满。
做事业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有的人早年很精明,中晚年的时候却变得很糊涂,不是这里犯错,就是那里走错路,那他们不就无法善终了吗?
一个人的命到底好不好,福气是否上乘,跟他赚了多少钱无关,跟他拥有多少名利无关,只跟他能否安稳活到老,保住晚节有关。
真正身怀上等命的人,未必有钱,但绝对有这几种善报。
一、有始有终,人生没有太多的遗憾。
在《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里面可以“善终”的人太少了。有的人死在了战乱当中,有的人死在了高俅等人算计当中,有的人在遗憾中无奈病死......
宋江此人,乃是梁山泊的老大,但他有个特点,那就是志大才疏,一心想要招安,成为高俅和蔡京等奸佞的下属,结果不过是被毒死罢了。
结局最好的,应该是鲁智深,对于功名利禄没有任何的留恋,而是选择出家,在钱塘江旁边的寺院里,听潮而逝,善始善终。
有诗云: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难做到的,就是“今日方知我是我”。宋江做不到,卢俊义做不到,吴用也做不到,唯有公孙胜、鲁智深等人做到了,所以他们有好的结果。
善始善终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听从本心”做人,不贪不争,自有善果。
二、功成身退,选择淡然低调过日子。
在汉初三杰当中,夹在中间最难做人的,是萧何;狂妄且不懂得做人的,是韩信;智商和情商都在线的,是张良。
这三个人的结局,韩信是最悲惨的,萧何是次一等的,唯有张良是得以善终,让人称颂的。因为张良做到了这四个字,功遂身退。
所谓的“功遂身退”,就是说人们在做成一定的事业后,就该及时隐退,低调做人了。为什么呢?自古以来,就有“枪打出头鸟”传统,谁高调,谁就会倒霉。
在刘邦心中,韩信此人就像是桀骜不驯的猛兽,不好驾驭,必然是要杀的。萧何此人,懂得用财货来自污,很懂事。张良,统一天下后就跑路了,会做人。
正如李康所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做人太过于锋芒毕露,不懂得收敛,哪怕暂时成功了,未来也会招致大败。不如选择低调做人,淡然处世,方能平安活到老。
三、不求完美,什么事都刚刚好过关。
有人说过,普通人所需要的,不是大富大贵的财运,也不是名利双收的福运,而是做什么事儿都“刚刚好”的好运。
一个学生,刚刚好考上211大学,不高一分,也不低一分,这就是刚刚好的好运。一个职员,刚刚好谈拢一单生意,不早不晚,这也是刚刚好的好运。
世人,总是喜欢走极端,所以人生路上才会出现诸多的劫难和不幸。比如说,恰好赚到100万,不满足,非要贪心赚1000万,最后连100万也守不住。
再比如,自己没有能力当老板,赚到一笔钱全靠运气,但他没有自知之明,还冒险去创业,那他不久后破产,负债累累,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儿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天道忌满,人道忌全。老天不曾完美,有晴天、阴天和雨天。人生也不曾完美,有好事、琐事和坏事。
做个不求完美,只求“刚刚好”的人,我想,人生会更有福气。
四、一家团圆,家庭充满温馨的感情。
越是有所经历,越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那就足够了。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很平常的事儿吗,为什么要经历后才明白呢?
没有经历过“悲欢离合”,就不会懂得一家人团聚的幸福。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就不会明白一家人平安的意义所在。
特别是经历了这三年,人们的观念都变了,从以往的关注未来,到如今的关注当下,活在当下。
正如杨绛先生所言,过去人过去事,笑笑就好。未来人未来事,随缘就好。现在人现在事,尽心就好。
尽心过好每一天,珍惜眼前的一切人与事。我想,可以一家平安,时刻团聚,这才是最上乘的福报。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