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交待:娃本学期二年级升三年级。
前天班里发了新学期对文具和练习本的要求表格(下表),包括了本子的种类,大小、用途,还有笔具等,其实这个表是我按老师的口述做的,我觉得这样更直观。刚开学嘛,纯文字的话大家看起来不方便,也容易有错漏。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38267/be3a8c5583d10929.png)
按常理来说,我是可以在群里喊一声看有哪些家长想要团购的,我收个费,跑一趟为大家买齐,这都不是事,但是因为我身份特殊(家委),如果这么做了可能不落好,反而会有吃差j吃h扣的嫌疑,于是当老师公布这个表的时候我在家长群里是沉默的。
昨天上午,家长群里有一个热心的妈妈说她下午会去文具城,有谁想要她捎带的跟她说一声,后来一看有需要的家长还挺多,只要大本的,或者只要其中几样的,什么情况的都有,于是这位妈妈又发起了接龙,最后终于在下午放学前将东西都买齐到,赶在孩子们放学的时候拿到学校。
放学接娃的时候我就在她旁边,她把从文具城批来的十几摞大本,一大包笔、透明胶带等文具放在地上,看她不停地电话联系家长们来取,因为有的情况是妈妈们在群里付的钱,但却是老人去接的孩子,所以又出现了要找对人,给对东西的细节……总之很琐碎。
其实我挺高兴的,因为有热心的家长帮那么多的家长解决了难题,但是那一刻,我也种顿悟的感觉,这是她的选择,也是我的,我的时间和精力能干这件事吗?当然可以,但是我不想,我有我觉得更重要的事情要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38267/2ee52284f250c09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38267/494b47b2191399e2.png)
以上两项,一个金句,一个晨读小古文,也是老师说了个想法,我去找的内容、按我的理解划分的时间,然后排的版……等内容填充完后再和老师碰一下,看哪里需要修改和调整。
怎么说呢,我是负责将老师的想法落地的那个人。
为什么这个人是我,而不是别人?
闺女启蒙早,她不到2岁开始识字,在中班的时候就可以自主阅读(纯汉字,不用拼音)了。
上一个暑假挑战完了原版《西游记》,把《笠翁对韵》背了背;这个暑假挑战完了80余万字的原版《三国演义》,顺便把《论语》都背完了,目前晚诵正在读《诗经》。
三十九本的混子曰,十数本的《故宫里的大怪兽》,还有我一时想不起的零零散散的一些图书、期刊和绘本(主要集中在幼儿园阶段),她早在这三四年里啃完了。
她的阅读量和历史知识面早就超过了我。
她能开口就给你讲李白的《大鹏赋》;饭桌上跟你谈隋朝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但是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意义有多少重大;她能把孔子和子路的对话拿出来跟她爸讨论,她更能在看完了《长安三万里》之后,听两遍《黄鹤楼》就能背出。
她能在上台演讲的时候,忘了稿词能随机应变地用自己的话再表述出来,意思不变;她能把老师交待她的1、2、3件事情都记住,并一一做好。
有这样的闺女,替班里买文具和替班里整理学习内容这两件事,选择立现。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选择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没有办法兼顾其他。当我清晰地知道这一点的时候,我就做了我的选择。
所以我会很开心地熬夜,因为我知道我熬的每一分钟都会变成她身上的能量。
我很开心地熬夜,因为我知道我做完了这样的一件事情,我的能力又增长了一分。
我很开心地熬夜,因为我知道长在身上的本事谁也拿不走。
总结一下今天我想表达的意思:
有一句英语是这么说,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
我想化用一下这个说法:you are what you've done,你干什么,你就成为什么。
所以,这些都是选择,无关对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