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持适宜体重。
孕前体重与新生儿体重(孕妇体重过轻或肥胖可能与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有关)、婴儿死亡率、孕期并发症(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等)有关。体重过轻或肥胖女性,若有怀孕计划,应注意调整体重,最好使其体质指数(BMI)维持在18.5~24kg/m²。
(1)低体重:BMI<18.5 kg/m²的备孕女性每天可适当加餐,辅以规律运动来增加体重。
(2)肥胖:BMI>28 kg/m²的备孕女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①减慢进食速度,避免过量进食。减少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血糖生成指数(GI)低的食物。高纤维,低GI的食物在胃中吸水膨胀增加胃内容物的容积,且因不易消化,在胃中停留时间长,有较为持久的饱腹感,而且利于排便。
②增加运动,每天可运动45~90分钟。
2.多吃富含铁、碘的食物,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400ug/d)。
(1)铁:
妊娠期对铁的需要量增加,主要因孕妇由于生理性贫血(血浆容积增加量大于红细胞增加数)需额外补充铁,储备铁以弥补分娩时失血造成铁损失,胎儿肝脏需储存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胎儿对铁的需要(人乳中含铁量低)。因此备孕期就需适当储备。
铁摄入不足会导致孕妇缺铁性贫血,孕早期缺铁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死亡有关。还会导致胎儿铁储备不足,使其过早出现缺铁,缺铁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受阻,体力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调节过程障碍,学习能力降低。
主要措施为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动物血、畜禽肝脏、红肉(猪牛羊肉等)等食物不仅铁含量丰富,而且吸收利用率高。另外大豆、黑木耳、芝麻酱、鱼、干果、蜂蜜、红糖等铁含量较为丰富,饮食中可适当食用,尤其是蜂蜜和红糖应注意摄入量。同时使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有助于铁的吸收。但也应注意,铁、膳食纤维摄入过量会影响锌的吸收,因此,还应注意均衡饮食,食物多样,不可过度食用某类食物,若能遵循至少每天摄入12种食物,每周摄入25种食物原则更好。
(2)碘:
因我国现行食盐加碘政策,碘缺乏虽不再常见,但是考虑到孕期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加碘食盐在烹饪过程中的碘损失,碘缺乏影响胎儿神经肌肉发育并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低下(呆小症),因此建议备孕期女性除规律使用加碘食盐外,每周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淡菜、海参、虾皮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食盐强化碘量为25mgp,碘的烹调损失率为20%,按每日食盐摄入量6g计算,摄入碘量约为120ug,大致达到成人推荐摄入量。孕妇(早、中、晚)推荐摄入量为230ug/d,如果家庭日常食盐摄入量较多(建议按照6g/d限量摄入),或居于沿海地区,日常海产品摄入较多,依据实际碘摄入情况,具体实施过程可进行变动。
(3)叶酸:
叶酸缺乏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可使孕妇先兆流血和胎盘早剥发生率增高,胎盘发育不良导致自发性流产,可影响胚胎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神经管畸形的风险,因此备孕女性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400ug叶酸,并维持整个孕期。但是也应注意,大剂量服用叶酸会影响锌的吸收,是胎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增加。因此,应适量补充叶酸,不可矫枉过正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叶酸良好的食物来源有肝肾、酵母、绿叶蔬菜等,叶酸虽然食物来源广泛,但是在其贮存和烹饪过程中损失率高,有时可达90%,因此膳食叶酸和叶酸补充剂结合很有必要,尤其是妊娠、哺乳期。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孕前6个月夫妻双方禁烟酒,远离吸烟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保持充足睡眠,愉悦心情。若有相关炎症反应(牙周炎等)、营养不良等应积极纠正,防止带病怀孕。
(膳食营养建议都是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针对人群的,一般来说适用于大多数人,但是如果想要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可在个人营养调查与评价基础上获得更精准的建议。)
参考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营养学与食品安全》孙长颢主编第七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