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生存,失败是必经的,没那么沮丧,也没那么难为情。
看完《大败局》,想到经济学中关于人的理性之争,经济学家阿尔钦给出答案,一个人是否理性并不重要,经济学只关注存活的条件。比如,开一个饭馆非常关键的是地理位置,经济学关心的是小李是否能把店开在繁华路口,不关心小李最终选择路口是因为求了风水大师,还是问了开餐馆的父母。
我们的目标是生存,面对如今经济寒冬、消费分层的大环境,这句话显得别有意味。
上升通道关闭、阶级固化是常见的形容,可总觉得大家更想说的是“醒一醒吧,暴富的时代过去了!”
《大败局》里提到的企业,飞龙、玫瑰园、三株、南德、亚细亚、巨人、没几个是听过的,至于他们的故事,放现在也是中国现代主义魔幻小说。
不过几个年头,看他高楼起,看他宴宾客,看他麻利的楼塌了。
那才是真正的暴富时代。
至于用着微信、听着网易、逛着淘宝、刷着微博抖音,我们这一代人对暴富的理解也许是早点进互联网公司打工,或者购买他们的股票?或者,更早一点,买几套房?
两会确定2018年GDP增速目标在6.5%,我们顶多是游走在爆款边缘。
生活在爆款年代,一切追求向爆款看齐。
做出一个爆款产品、爆款视频、爆款文章已经成为最大的奢望,真有《大败局》气魄、野心的企业家早已不多见,黄峥是夜空中一颗亮晶晶的星?
关于00后,看着最近网上流行的字母黑话cqy?nss?cdx? 这好几个代沟,不知道一顿热腾腾的小肥羊火锅能否拉近彼此的距离。
看着巨石强森的美剧《Ballers》(推荐,他成了人生中第一个粉上的肌肉男),新一代NFL球员穿着带有anti-social club字样的卫衣出席活动,和魔都街头、地铁、办公室每一个全员恶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奇,95,00后的个性化也要批量生产了?
或者这些更年轻的朋友,没见过暴富,不在乎爆款,简单直接的暴躁了?
文章本来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好像和《大败局》没有多大关系,一本好书,值得好好推荐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也许是与我们的时代、命运息息相关。
不了解故事的开端,如何看清发展的命脉?
一段企业失败史的汇总,算是讲述改革开放前20年的一本精彩商业书籍,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追述到那个没有秩序、没有道德、豪情壮志的暴富时代。这些传统民营企业走向幕后之时,也拉开了互联网发展的大幕,20年后的今天,BAT、TMD,站在了他们当年的位置,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腾讯是一个帝国,阿里是一个帝国,未来20年,他们的故事会走向哪里?这或多或少也牵扯着很多人的命运,是否会如《The Master Switch》谈到,我们曾希望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美好,正如当年对Radio、对TV的希冀,但信息再度从开放走向封闭,等待着下一个怀揣乌托邦梦想的颠覆者到来?或者信息垄断的帝国才刚刚开始,新零售、生产端的变革才是下一个重点?
与其说是一本商业史,不如说是一本市场营销史
赞成农村糊墙大标语,央视标王年年见,洗脑神曲月月有,一本展现中国最初20年营销推广的魔幻进程,虽然粗糙粗暴,但真是群雄并起、波澜壮阔,最关键都还算是效果导向,想到世界杯知乎、马蜂窝的套路依然很多人买单,真不知道是喜是悲。
营销课算是最大的意外收获,20年前的企业大多是市场导向,谁能出名,谁能壮。但即使如此,这些企业对人群、渠道、场景也有着体系化的布局和打法,这让我想到这一年爆火的Luckin咖啡。
追求收益,用商业的眼光看待营销,这些基本的品质,反倒成了稀缺品。
不同的是,如今最大的变数是数据和技术,数据是原油,技术是发动机,但是营销的内核并没有改变,新环境、新规则,坚持学习就好。
虽然对数字无感,还是硬着头皮报名了2天的《宋星大课堂》,算是12月的关键input,先花15个小时系统了解下数据驱动的运营与营销,大败局之后,踏踏实实来点硬货。
最后,如果没有暴富、爆款呢?
是否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希望有一天,我们有能力接受暴富的洗礼。
一本书十年不褪色,与大家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