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了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吸引我阅读它的原因是,本书作者斯科特·杨,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快速用1年时间学习麻省理工4年的课程。他通过这本书教人如何快速学习。简而言之,他的方法是整体性学习,要学会用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用得越多就会学得越好。大脑并不是计算机,所以单纯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是一种原始且低效的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是强调多种途径的综合学习,强化理解,使得大脑可以实现神经网络的信息整合。对学习者来说,不是整理一个一个的知识节点,而是学会将知识编织成一张网。
本书中介绍了整体性学习的三要素:结构,模型,高速公路。结构就像你思想中的一座城市,里面有一个个的建筑物,而这些建筑物互相连接。而对内容的理解,无非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模型的用处是压缩信息,例如目录或核心概念。熟悉的模型有感知模型,数学模型,我们还可以使用比喻法,即:用一些形象的例子作为类比模型。生活经验是最熟悉的模型来源,但只要是你熟悉的学科背景知识,都可以拿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模型。而高速公路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就像你脑海中的一个个建筑物之间,连接起来的高速公路。知识的连接能激发创造力,是不同学科的相类比,相联系。
无论何种学习都要经过6个阶段: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和测试。前5个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但第6个阶段:测试,则是贯穿学习的每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及时的测试,去发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不足或偏差。先说获取阶段,需要从三个方面去提升,简要,容量和速度。简要指的是减少不必要信息,减少重复性信息,只阅读文章中必要且关键的信息。容量是指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一年读100本书和一年读2-3本的人,理解能力是肯定不同的。速度是指提高读书时理解的效率。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完成不同的阶段,可惜的是很多人的学习,只完成到理解这个阶段就已经止步不前了。他们从不对学习到的东西,进行拓展和应用。
其实,拓展知识的方式分为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其中纵向拓展最有难度,但也最有创造性。并且,应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你能应用的越多,你深入理解的知识也就越多。如果能够将概念应用到实战经验中,那么对概念的理解就不仅仅是理解,而同是形成了一种感觉。虽然只有很少的知识能够达到这个阶段,因为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潜意识里,这部分知识如果不去应用就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找到学习的这6个阶段中,你的薄弱环节吧。是信息的获取太少?还是理解能力差?或是从来没进行拓展和应用?找出你的薄弱环节,然后针对性的提升学习能力,就可以掌握整体性学习,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者,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和别人眼中的聪明人。要知道,如今的科技时代,要求我们以最快的学习能力,学习并掌握频繁迭代的新知识新技术。要想走得远,必须学得快。想起李笑来的一句话: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不仅是要一直一直终身学习下去,另一层重要的意思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其中第一个和第三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意思是,学会如何学习了,再去学习,才能学好习,会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