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提问与聆听——《人生十二法则》读书札记

提问与聆听——《人生十二法则》读书札记

作者: 艳子微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1-31 10:14 被阅读0次

    如果不是读书会推荐,看到《人生十二法则》这样的书是不会感兴趣的,因为有了一定的阅历的人,习惯上就自以为是,固步自封。

    粗读此书,还是有些体会。

    首先,作者乔丹·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1962-)是加拿大人。成长于艾伯塔省北部寒冷的荒原,让人很有亲切感。毕竟在所读的书籍中,出自加拿大的作品不多。

    其次,本书可读性强。

    作者的身份兼具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所以书中结合了心理学、文学、哲学和神话等丰富的内容,有心理学的病例,也有自己亲身的案例,可读性强,不至于单纯地说教乏味。

    不足之处,从我作为理科生的角度看,这十二个法则可以重新整理,按我个人的角度,可以归到大类:

    一是与自我的关系。如: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二是与他人的关系。如:法则三 摆脱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三是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如: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且;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如此分类,逻辑更清晰,更易于理解。

    第三,善于提问,力量无穷

    本书源起一个叫Quora的问答网站的写作。在这个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提问和回答问题,读者们可以给他们喜欢的答案点赞,同时也可以踩他们不喜欢的答案。作者正是从获得高赞的问答中提炼出来进行扩充写作,最终成为此书。

    作者善于提问题,就是在最后一章“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又提出一系列问题,从易到难:我明天应该做什么?我这一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对待我的父母?应该怎样对待我的儿子?我应该怎样对待世界?我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不满足?我应该怎样对待一个日益混乱的世界? 我应该怎样对待撒谎的人? 我应该怎样面对衰老? 我应该怎样面对自己孩子的死亡?......

    在此,更深刻地领悟了爱因斯坦说的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接下来,摘录法则九“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要点。

    (1)心理咨询师是给建议,而要选择聆听

    当你和一个人讲述复杂又糟糕的事情时,如果他想要敷衍你,就会给你建议;当你的交流对象想要陶醉于自己智慧的优越性时,他也会给你建议。对方的逻辑是,如果你没有那么愚蠢,就不会面对这些愚蠢的问题。

    心理咨询是真诚的对话。真诚对话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在真诚的对话里,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当人们被关注的时候,真的会告诉你很多事情,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告诉你,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打算怎么解决。

    心理治疗过程的关键就在于两个人互相实话实说,而且都聆听彼此。

    (2)通过对话来整理思考

    人们认为自己会思考,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进行自我批判,真正的思考如同真正的聆听一样少见。思考就是聆听自己,而这并不容易。要思考,你至少要同时分饰两个角色,而且还要允许他们有分歧。思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世界观之间的对话。

    思考就是这几个小人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你不能预设其中某一方是错的,因为那不是思考,而是在做“事后诸葛亮”。当你弱化了反对自己欲望的声音时,就可以一意孤行,但这就像是煽动鼓吹或者花言巧语的行为。

    真正的思考是一件复杂而且要求很高的事情,你需要既能清晰地表达又能审慎、明智地聆听。真正的思考会涉及冲突,所以你要能够容忍冲突。冲突包括谈判和妥协,所以你也要懂得如何讨价还价并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如果你不善于思考,不太能同时扮演两个角色,那该怎么办?很简单,说话就行了,不过需要有人聆听,聆听者就是你的合作者或你的对手。

    人们通过对话来整理思绪,这是一个值得反复强调的事实。

    彼得森也不像有的学究那样喜欢一直掌控话语权,他很喜欢有人来挑战或者纠正他。彼得森会用一种亲切的方式说“是的”,会在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某些事情时摇摇头,或者在自己不知不觉过度概括的时候自嘲一番。彼得森喜欢通过他人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对他来说,思考显然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3)不带批判地聆听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咨询师之一卡尔·罗杰斯很了解聆听这件事,他写道:“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坚持聆听,总是忍不住要去评价,因为聆听太危险了。聆听的首要要求是勇气,而我们并不总具备勇气。”

    罗杰斯知道,聆听可以改变一个人。

    罗杰斯提议读者做一个小实验,在下次遇到争执时,先停止对话,并且立这样一个规矩:每个人必须先准确反映对方刚刚表达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满意,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技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有用,我经常总结他人对我说的话,确认我是否准确理解了他们。有时我理解得很准确,有时却会有些小偏差,甚至还有些时候我完全误解了对方。不过,这些全都是很有价值的反馈。

    第一个好处是我能够真的理解别人在说些什么。第二个好处是能帮助你整合记忆信息。第三个好处是避免陷入谬误。在遭到反对的时候,人们会忍不住过度简化或者扭曲对方的观点。

    两个人都只是在趁对方说话时思考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因为并没有聆听对方,所以说出来的话通常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真的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

    一个问题在被解决之前通常需要先被很好地理解。

    你在聆听他人的时候其实也在聆听自己。

    4)讲课也是一种对话

    对话还有一种变体——讲课。讲课其实也是一种对话形式,讲师在讲话的同时,受众也在用非语言的方式与他沟通。人们会通过体态和面部表情传递情绪信息,而人与人之间像这样完成的互动所占的比例是惊人的。一个好的讲师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他也会观察受众的感兴趣程度,把关于这些知识的故事以受众最易理解的方式讲出来。 讲课不是在向受众呈现一个演讲,只有预先编排的才叫演讲。你应该交流,而不是呈现。

    结语:

    尚未完整读完全书,已读部分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两点:

    (1)通过提问,思考,整理好自己的思绪,点燃内心的火花。

    (2)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最后,在搜索彼得森教授的背景信息时,却发现有一个新闻:励志偶像的倒塌?“龙虾教授”彼得森因药物依赖接受人工昏迷。但真相不清。

    想起他在《人生十二法则》中告诫:“从来没人能逃避任何责任,所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此言极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问与聆听——《人生十二法则》读书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vv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