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下令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的松赞干布,第二年,文成公主在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迎亲使禄东赞的陪同下前往吐蕃和亲。此事表面看起来进行的非常顺利,实际上李世民在答应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之前,是颇难为了迎亲使者一番的,而且当时想要迎娶文成公主的可不止吐蕃一国,但禄东赞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李世民出的一道道难题,这就是在藏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六难婚使”的故事。
相传在贞观十四年,禄东赞带着黄金和珠宝率领求婚使团到大唐求娶文成公主,不过当时还有包括天竺和大食在内的好几个小国家都派了使团来大唐求娶文成公主,这让大唐皇帝很为难,不知道应该把文成公主嫁往哪个国家。
这一天,皇帝、皇后、皇太子以及文成公主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会议,商量文成公主的归属,皇帝倾向于嫁往天竺,而皇后则中意大食,皇太子则希望文成公主嫁给巴达霍尔之王,不过文成公主也有自己的中意人选,那就是冲木格萨尔王。四个人各有自己的想法,倒是都没有看中吐蕃的松赞干布。
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没有定论,而各国的使团们更是扬言娶不到文成公主就大闹京城。皇帝最后想出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那就是出题比拼智力,哪国的使团胜出了,文成公主就嫁往哪个国家,众人一听都表示同意。于是皇帝出了六道题:
第一题是将一块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这绝不仅仅是力气活,因为绫缎非常的柔软,而孔眼极其的小。各国使者们争先恐后的去试验,不过都败下阵来,只有禄东赞不慌不忙的并没有急于去试验,反而站在树下思考。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的时候,一个苹果的掉落让牛顿豁然开朗,而禄东赞则被一只蚂蚁吸引。他找到了一个非常瘦小的蚂蚁,用丝线将绫缎绑在蚂蚁的腿上,然后在孔眼的一端抹上蜂蜜,而把蚂蚁放在另一端。蚂蚁闻到了蜂蜜的味道就穿过了孔眼。第一回合是禄东赞胜出。
第二题是给一百匹马驹找母亲,各国的使者又是一哄而上,大都从外形上来判断配对,不过并没有哪一个能全部配对成功。而禄东赞再次祭出了自己的智慧,他将马驹关起来,只给饲料吃,不给水喝,结果第二天将他们放回到大群中,马驹都跑到自己母亲那里去吃奶解渴。第二回合还是禄东赞胜出。
第三题是让每个使团的百名使者在一天之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给揉顺。各国使者仍是没有任何规划的直接上来宰羊吃肉喝酒,一天下来醉醺醺的根本没时间揉羊皮。而禄东赞则让众人将羊宰了,便吃肉边喝酒边揉顺羊皮,三不误,这样还有助于消化,一天之内轻松完成任务。第三回合禄东赞再次胜出。
第四题则是分辨松木的根部和梢,皇帝命人将一根松木锯成数段,让使者们分辨,禄东赞将它们全部仍到河中,看它们的浮沉情况,沉下去的是根部,浮着的是梢部。
第五题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在一天晚上,皇帝突然召见使者们,禄东赞害怕出来的时候找不到路闹笑话,于是在进皇宫的时候沿路做了标记,没想到皇帝考的正是这一个。禄东赞再次获胜。
第六题就是辨认公主。皇帝将公主和299名宫女混在一起,穿着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打扮,让使者来辨认公主,一时间真是眼花缭乱,无从辨认。而禄东赞又是提前做了功课,他在来长安的时候就从服侍文成公主的老嬷嬷那里打听到了文成公主的长相和脸部特征,于是很轻松的就把文成公主找了出来。
六题下来,禄东赞全胜,于是文成公主就嫁到了吐蕃。我们从这六题不难看出,这完全就是为了衬托禄东赞的聪明才智,这个故事并非大唐的民间故事,而是吐蕃的民间故事。
实际上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并没有弄这一套题目,因为和亲本就是为了羁縻吐蕃,主动权在李世民,而且要将谁嫁到吐蕃完全是李世民自己决定的。
当初松赞干布稳定吐蕃之后,派使者向大唐通好,并求娶一位公主,李世民并没有答应,松赞干布一气之下攻打土谷浑并屯兵松州,想逼着李世民给他一个媳妇,李世民直接派出了大军打败了松赞干布。
之后松赞干布派使者来大唐谢罪并再次请求娶一位公主,李世民这次答应了,封李道宗之女为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