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的几天,中国的传统总是免不了走亲访友这件事,社交稍微多点的还会有些除家人以外的聚会。每个人对于这些聚会,总会有不同看法,和家人聚会无非是关注工作问题、终身大事、衣食住行等等,虽然有时候难以应付,但毕竟总是有暖心的一面。可是在某些聚会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想方设法展示自己有多么厉害,认识某个多么牛的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他们用“我们”、“我有一个朋友”等词语,来增加亲密度,以此来分享他们的出色表现,从而增加自己良好的感觉。这就是心理学讲的,反射过程中的“沐浴在他人的荣耀下”的表现。
记得以前看过很多关于描述这类人的文,他们热衷于各种同学聚会、热衷于展示自己朋友圈、热衷于吹嘘自己的社会关系。对于这样的情况,从前是有些逃避的,所以拒绝了一部分社交,但是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始终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因为有很多时候,出于种种原因,总是避免不了的要面对。而且对于任何难题来说,逃避或者视而不见,终究不是解决它的最佳方式。
恰好就在刚刚结束的饭局上,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当其他人说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他总会说到自己认识的某个同学、哥们,他们有怎样的本事,甚至连朋友家的孩子都可以搬上来作为添光加彩的资本,然后一脸严肃看着众人,等待自然而然的称赞。席间的我,真的只有在想,那些称赞的声音与你有关系否?你的朋友不管有多么的厉害,那也是你朋友的,毕竟人家的成就里面没有你的汗水、连你的金钱都没有。那么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参加,又不愿与上述类人一样,还不想让自己很不合群该怎么办呢?
还是在这个饭局里,我发现其实有很多人也是热衷于此类话题的,吹牛皮、八卦、谈论别人的家长里短。原谅我是个定力不够的人,不知不觉中,也参与到了谈论中,但始终清醒坚持自己的底线:一是不以抬高自己为目的去谈论别人,二是不损害他人的名声或利益。也许有人觉得,聊天的时候,把话题区分这么清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其实也很简单,不要过分强调自己与你要说的人或事之间的关系,你只需要尽量还原事实,而不是无中生有。比如,如果话题中的人你们一个月都联系不上一次,你完全可以把“我哥们”换成“我认识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夸一夸别人,哪怕有些许的夸大,也不算是一件坏事,毕竟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聊天中,也可以说说自己,变化不仅仅是金钱或是工作,哪怕是瘦身成功,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项成就。但是,一个人的话题中如果只有自己,反而会有自恋的嫌疑。偶尔参与到大家的聊天中,“吹牛皮”其实也能互相交流自己的见闻,由于少了夸耀自己的嫌疑,所以避免了使人生厌,更是维护了自己的原则。
身边的形形色色,“看不惯”的人和事那么多,在大环境中,我们能做的,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除非你有天生的才能,并不需要社交,否则格格不入并不是一件可取的方式。最自然的方式就是“把看不惯的事看惯”,然后经常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反思自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允许存在、肯定存在,因为那本就是人间烟火生活的一部分,看到、听到,然后尽力做到不去“同流合污”。保持一颗清静明朗的心,相信自己,就是对真实的自己最好的交待。
�������T���t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