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积攒了几个故事梗儿,今天先一一记个线索,接下来几天抽时间分别写出来。今天先说第一个,幼时家庭的教育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语言表达的。
姐姐和我分讲了一件事,说我的堂妹,我的堂妹清华毕业,在国外读那个博士,现在这几年回到了北京工作。所以我姐前几天在考虑给我的外甥女报高考志愿时,特别说明,孩子今年高二升高三,只是有的学校自主招生在提前选拔优秀苗子,所以孩子选专业这事儿就提前提上了日程。我姐就给我们的堂妹打了电话咨询他们备选的院校,堂妹也帮着了解了不少信息,最后堂妹给我姐说了一句话让我姐很感动也很受感触,因为堂妹是这样说的,她说“大姐,如果你不清楚院校专业这些信息,你千万不要直接就给孩子把名给报上了、不能报错给孩子耽误了,我帮妞妞报,我帮妞妞选专业。”我姐感动又感触的是她听到这句话时,感到堂妹比我们亲姊妹俩个都有担当,我姐说“比如我们亲姊妹两个,在帮对方的孩子这事儿,肯定考虑到‘我只提供建议、我只提供信息,你们自己选,你们听孩子的意见’。不会直接把这么大的事情揽过来去承担。难道我们自己不够爱自己的亲外甥或外甥女吗?不是。我们不敢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我们会觉得自己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不但如此,我们俩联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需要做决定、或者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时,很多时候也会纠结和感到无力承担。因为我们从小时候,就常常被限制常常被要求、常常感觉到自己不具备这样的价值和能力,也常常被大人纠正警告不当的行为。在我们的心目中,自己是不重要的、是会说错话的,没有反复考虑掂量、或者没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是不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想起小时候的几个场景,逢年过节的亲戚聚会,叔婶家的两个堂妹,常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主动站出来要给大家表演节目、或者大大方方地参与到大家的谈话中“童言无忌”的表达让大人们捧腹。而我们姐妹俩,说话时得是不是瞟几眼我们的妈妈,看她的眼神是否在警告我们说错了话没。有时妈妈的一个警告眼神,会把我们警示得不敢做声、心里惴惴不安,不知道等聚会散场回家后,妈妈会把我们怎样教训一番。
我们骨子里就养成了习惯,因为怕错、就不敢说,不是逼不得已了就不能说。在职场上,虽然经过十几年的职场历练和心理方面的自我成长,改变了很多初入职场时那个畏畏缩缩的形象,但相比起来,我知道自己的劣势仍然在由于没有及时表现或明确表达自己,而丧失一些别人看起来理应属于我的机会。还记得在读书期间,学生期末评语里,老师也总是有“希望更大胆一些”这样的评语。
每一个常被批评警示长大的孩子,兴许都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我们长大了,意识到自己不想成为这样子的时候,就做好改变的准备了。突破自己,照着想要成为的样子去做,自己就真的长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