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善念 |“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如今还有现实意义吗?

善念 |“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如今还有现实意义吗?

作者: 轩辕说文史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11:05 被阅读0次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相信大家对这两句话都不陌生,但它的出处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这是《太上感应篇》一文的开篇。“太上”是太上老君的尊称,是道教中至尊的称谓。

    太上老君画像

    太上老君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啦,这或许是因小说《西游记》原因吧。那么这个原本属于道教中的人物是小说描述的那样吗?《太上感应篇》对如今的现实社会还有意义吗?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太上老君和《太上感应篇》。

    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的法力表现似乎有些很憋屈,和如来佛祖比那就差的更远啦。其实这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啦,了解一些宗教方面知识的人都知道,佛祖是佛教的,而老君是道教,这是作者吴承恩尊佛抑道有意为之啦,再者小说《西游记》原本描写的就是取经的故事,总不能让其他教中神仙的法力高过佛教的吧。

    其实太上老君是道教中的宇宙至尊之神,被尊为道教始祖,也就是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道教中对太上老君的描述是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

    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影视剧照

    太上者,万物之所尊,在圣为众圣之尊,在真为万真之先,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在法界为无上法王,在教为万教之祖。可见老君的法力比小说中那是要高出不知多少倍啦,当然老君的这些法力和我们这些凡人是没什么关系的,但他的《太上感应篇》应该说还是比较接地气的。我们节选几句: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太上感应篇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感应的意思是,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从以上的节选内容中可以看出,此篇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提倡,让我们世人自省。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钱权至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我们已经见惯了太多的恶行,太多的人胸中怀有戾气,因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人都变得麻木了。由此,如果人人心中怀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人都能力除身上的种种恶念,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势必会逐渐趋于和谐。若我们每个人都秉持这样的善念,我想,社会的和谐将会是必然的。

    佛教五戒

    应该说太上感应篇中所提出的善恶报应的承负观念是道教道德运行的具体表现。虽然与佛教因果报应有些相似,但又与佛教和儒家所宣扬的善念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儒家讲忠恕,仁义礼智信,释家讲慈悲,杀盗淫妄酒,而道家讲的是感应,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道和德的相辅相承。

    道和德是中华五千年以来的文化源泉,儒家所讲的“仁义”等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从道德的支流发展而来的。如今我们一提到中国文化就会讲“孔孟之道”,应该说这是个比较小的范畴了。其实可以说诸子百家一切文化统统都在“道”中,“道”的精神是渗透在每一家学术里面的。

    《太上感应篇》开篇便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十六字为首、为纲,以二十六条善行,一百七十条恶行为目,作为趋善避恶的标准。最后以”夫心起于膳,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作为全篇结束。

    太极道图

    以此纲举目张,宣扬道教所特有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命在我,不在天地”的修行准则,如果有愿做个好人,天天做好事,自己心情愉悦,身心性都会健康,再差的命,三年之内也会有自己命里之外的好事降临。假如你天天勾心斗角,想着算计别人,祸害他人,再好的命,也难免很快就会祸患降临,甚至还要殃及子孙。

    文中的“善行”概括地说就是一切符合天地万物的自然的行为,即遵循自然规律,又遵守社会规律的事,而“恶行”,也就是一切违反天地万物自然的行为,既违背自然规律又违背社会规律的事,劝告人们只有广行善事、多行善功,积功累德就会出现“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心想事成”的奇迹。

    从“太上感应篇”不难看出,道教是很难用出世入世来界定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正统的道士是不出不入,亦出亦入,他始终站在中间。当处于盛世之时,他们与民,与天地万物同乐。而当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救社会,救国家,出手的又大多是道教人物,以治乱为己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类似的事件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但从更长时间的跨度来说,正统道士的修道更多的是为了维持个体小我的天地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平衡,以求天地万物正常的和谐发展,这或许也是道教所宣扬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一种诠释吧。

    道教三清画像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再简单的就把道教说成是装神弄鬼的迷信活动了。《太上感应篇》对人间善业的兴起、发展、普及自当有其一定功业,对于和谐社会的创建有其现实的意义。

    太上老君

    轩辕

    太上老君法无边,

    八十一化感应篇。

    世人若是多行道,

    人间和谐向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念 |“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如今还有现实意义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du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