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功夫与粗线条
——看干国祥老师《草船借箭》教学实录有感
《草船借箭》是干国祥老师在2007年春在贵州凤冈土溪完小所上的一节公开课。这一节课课堂容量较大,从多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眼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也是一节相当粗线条的课。
课堂伊始,他通过94版《三国演义》的剧照,将学生带入那样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师生就《三国演义》讲什么进行对话,干老师随机补充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草船借箭》。
随后,从造字规律上对嫉妒与妒忌进行了解读,让孩子对这两个字的意思了然于胸,并回到文本让学生明确周瑜对诸葛亮既嫉妒又猜忌。在生字新词处理完之后,干老师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周瑜组、诸葛亮组、鲁肃组、曹操组,通过分组读课文基本让学生了解了这件事的基本脉络,基本感受到了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足了铺垫。
在对全文有整体回顾之后,干老师让学生思考: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并引出曹操的《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明白在金戈铁马的时代,这些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人都是英雄,都是好人。最后全班探讨诸葛亮取得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纵观本节课,干老师都是以粗线条的方式对文本进行勾勒,以40分钟完成这节课来说课堂容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于学生的表现的来说这节课的可取之处又有很多,首先粗线条勾勒没有让学生针对某一段、某一句进行批注,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其次,课堂上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补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不只局限于文本之中,更能了解这四人的一些品质。
但是,正如干老师在课后反思中所说,语文课堂不是不能这样上,而是不能总这样上,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在文本细读和大阅读中展开,这就是语文课的细功夫。
综上,我觉得细功夫是对语文素养的体现,而粗线条是学生视野的拓展,二者的适当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语文素养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