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黛玉其实算不上孤儿,因为她还有个“监护人”。
《红楼梦》里的黛玉,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与支持,在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里,支持黛玉的人要多很多。虽然,这个现象和黛玉的人品才貌、以及贾母的“正统”观点有很大关系。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大家这么支持黛玉,很大程度上,都是人性善良的体现:支持弱者。因为蕙质兰心的黛玉,本该得到父母的宠爱当成手心宝地呵护着,却父母双亡,孤苦空灵的一个人在这世界上。我们都是有支持弱者的潜意识,所以,支持黛玉的人越多,其实也正说明了我们民族骨子里的善良。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林如海、贾敏过世之后,黛玉真的是绝对的孤儿吗?我看也未必。
姑且不说贾母这个外祖母对她的怜爱,贾府上下,对林黛玉也还算是关爱有加。更何况,通过贾母的苦心安排,还给黛玉找了一个“妈”,也算是有了一个“监护人”了。
那么,贾母给黛玉找到的“监护人”是谁 呢?
先说结果,那就是薛姨妈。不错,薛宝钗的亲娘,成了黛玉的监护人。
话题的引子,还是薛姨妈过生日,大家都去祝寿,唯有黛玉因为旧疾复发,不便亲去,只好安排小叶头送了“两色针线”以为寿礼。这礼物虽说不值钱,可薛姨妈也从黛玉送礼的乖巧上,看出了点什么。于是便亲自过来探望“病情”。要知道,黛玉的病可是“旧病”,薛姨妈以来是借住的客卿,二来还是长辈,论理根本无需来探视的。
薛姨妈来到黛玉的居处,自然难免说些体己话。我们看一贯以“慈祥”待人的薛姨妈,先是安慰了黛玉的伤心,说是没有一个亲人没有父母,伤心是难免的。随后“摩娑黛玉摩娑黛玉笑道”。注意“摩娑”这个动作,这可是父母对自己孩子表示爱怜的常规动作了。薛姨妈此举,其实说明在她心里,早就已经把黛玉当成子女辈,而且这可不是简单的伦理辈分,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母女的甜多之情。
乖巧的黛玉,马上就说道:“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不认,便是假意疼我了。”薛姨妈道:“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好。”
这应该就是“黛玉认母”的前因后果。虽然还没有直接描述“拜干娘”的仪式,但从这一回里,基本可以看出,黛玉和薛姨妈之后的发展,不会就是亲戚那么简单。
贾母为什么要给黛玉找个“监护人”?这个原因,可能还真不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她。要知道,贾府既然已经把她接进来了,生活起居上的安排也做够了功夫,要说照顾,还真用不上薛姨妈纡尊降贵。那是什么原因呢?
尤其是老太妃死了,贾母这些有品级的夫人,都需前往守制,于是,便拜托薛姨妈照管黛玉,这时候,几人的关系就比较清晰了:
因又托了薛姨妈在园内照管他姊妹丫鬟。薛姨妈只得也挪进园来。……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照管林黛玉,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
薛姨妈竟然不和宝钗同住,合适住到了黛玉的潇湘馆,这是何道理?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贾母的托付,薛姨妈也不得已。其实,人伦大理上来说,要只是为了照顾,住到蘅芜苑不也能照看到黛玉吗?可见,薛姨妈住进潇湘馆,本意已经很清楚了——这是贾母的安排,薛姨妈也乐见其成,黛玉更是乖巧,一点就透,于是,薛姨妈这个“监护人”的身份就跑不掉了。
贾母老于世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方面让薛姨妈主动认了黛玉这个女儿,作为交换,也安排王夫人认了宝琴这个女儿。表面上,贾薛两家那是亲上加亲,其实,真实的意图,还不在此。
古代的婚姻,有其是权贵阶层子女的婚姻,那必定是“父母之命,媒捉之言”,宝黛的婚事,每人好找,父母之命如何实施?贾母深谋远虑,早早布局,为黛玉扫开了一个障碍。这不,最后不就有薛姨妈“做媒”的说法么:“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薛姨妈的提亲,也是有说法的。如果薛姨妈没有认黛玉这个干女儿,以她的身份,这个提亲怎么能说得出口?这完全就是父母健在的人家,母亲在闺阁里问女儿意愿的情景啊。
所以,我们一贯认为是孤儿的黛玉,其实在贾母的安排之下,早就有了一个监护人。只可惜,黛玉到底红颜薄命,还是未能实现贾母心中的夙愿,徒留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