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选择周末看《只有芸知道》这部电影的首映,我也是有滤镜的。
一方面好奇冯小刚去年和崔永元大战,导致《手机2》凉凉之后,他会拍一部什么样的贺岁片?
毕竟,曾经冯导的贺岁片,是每年票房的NO.1。
另一方面,当然是因为黄轩在《芳华》里给我留下的深情文艺美男印象咯。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我才能在影院里坚持两个小时,一边靠明信片拍摄水平的风景洗眼睛,一边靠欣赏黄轩的颜值自我洗脑,来忍受这破绽百出的“爱情故事”。
两个漂泊异乡的男女,一见钟情,然后相爱相守,虽然最终天人相隔,但是,让“我们又相信爱情了”。
这是冯导的初衷。
可是,电影里的爱情,是怎么样的?
女主有先天性心脏病,随时可以死翘翘,但男主和她生活近二十年,却完全不知道?
有这么严重的心脏病,不能生育,她的父母当然清楚,还又对黄轩隐瞒病情,又对女儿各种催生是什么意思?死也要给X家下种?
女主的梦想就是看鲸鱼,在奥克兰打工时她就有机会有能力看,(在那里看鲸鱼,大概和在四川看熊猫一样的难度),去看极光时也说要看,结果都不了了之,男主非要等她死了,才抱着她的骨灰坛去看鲸鱼?
女主活着的时候,跟着男主在偏僻小镇开15年餐馆,天天烟熏火燎,三番两次提出要关店,男主都不同意,口口声声要赚钱给她安全感。
即使后来餐馆没了,回到奥克兰,他满脑子想的也是先去考个社区警察打工。
看鲸鱼?给你贴个鲸鱼墙纸,买个鲸鱼玩具,还不够显示我爱老婆重视老婆的人设吗?
结果女主死了,他就丢下工作和赚钱,自驾去看鲸鱼了。
这就是对女主的真爱?
就连埋骨灰,养的狗狗临死前会事先按好它手印留念,做个永久墓碑,自己爱妻的骨灰,两三铲挖个浅坑就埋了,泥土推上就完事了。
这爱的分配啊,人不如狗。
哪个男人要给我这么真挚的“爱情”,不说他是黄轩,就算是金城武,我也会深情的对他说:QNMLGB.
至于房东太太徐帆的“爱情”,也令人细思恐极。
她语重心长,一脸任劳任怨地对女主说:爱啊,就是忍。
你第一天晚上气得半死,第二天回头看,那不是个事儿。(啧啧,矛盾和问题会自动消失吗?)
为了证明,她深情回放了一段与丈夫的往事:
她回娘家探亲,回来后看家里脏碗脏筷堆了一厨房,蚂蚁爬成山。
丈夫可是从来不动手,只等她回来清理的哦。
疑惑,丈夫把她当佣人能证明啥?
证明这就是她在家庭的地位?存在的价值?相爱的模式?
当然不,其实她在老公心中可是很重要的。
有实例为证。
她丈夫的每一幅画,都有落款“爱梅斋主”。
初入耳时,我想当然以为,房东太太的芳名是“梅”,爱“梅”,多美好啊。她丈夫告诉所有人,我爱我妻子。
不,房东太太的的名字是“爱梅”。
这么说来,“爱梅斋主”的意思实际上是:我是爱梅的主人。
吓!我当时汗毛都竖起来了!
让冯小刚和徐帆诠释“爱情”,对这一对夫妻来说,太难了。
人不可能精确投射自己不相信,也没拥有的东西。
冯小刚已婚时出轨徐帆,然后离婚娶徐帆后又继续频频出轨,各种绯闻满天飞。
还说:“天下男人都一样,婚姻不需要真相,女人要识大体顾大局。”
试图拉全体男人下水做下半身动物,再让全体女人背牌坊,油腻鸡贼男人的套路,都是这样。
“爱情”???这两个字能让这种男人笑死。
至于徐帆,当了冯小刚数年小三后上位,然后靠着忍功死守“名份”。
她处理夫妻关系的名句,就是她接受采访时,在全国人民面前公开宣称的“大奶论”:
反正我们家是男人,吃亏的不是我们,有一个算一个,我不吃亏!
老爷你放心和其他女人玩,当我不存在就好啦,我不仅不哭不闹不离婚,而且还会继续跪着伺候你哒。
相由心生,她长得越来越像冯小刚。
看《只有芸知道》,震惊于影片里的她和同龄人相比的木、呆、苦,缩,这并不是角色所需要的气质,而是她本人没有活气和力量的表现。
她可曾是她们那一代的当家花旦,演过阮玲玉和陈白露这种活色生香角色的名女演员啊。
也因此一看到她就自动出戏,她再怎么回忆“爱情”,教导女主,我的脑海里都是她的“大奶论”在自动配音。
有一篇宣传通稿的标题很煽情:《只有芸知道》徐帆献神演技 独白演哭导演冯小刚
说的是徐帆在影片中,想念她死去的丈夫时的一段长独白,把导演冯小刚都感动坏了。
可是影片里的林太和她先生,男主和女主,都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男人既不拈花惹草,女人也无须识大体顾大局,你们两公婆这么投入,莫非精神分裂吗?
感觉这部影片的最佳演员,不是黄轩,也不是徐帆和杨采钰,而是我们冯导哦。
为了体现故事的真实性,冯导言之凿凿说这是根据挚友的故事改编,并在影片后附照片为证。
照片里的人是真的,男女双方在国外认识结婚是真的,打工开餐馆是真的,女方先去世是真的。
可是这些不足够证明爱是真的啊。
虽然这部电影,极想把男主拍成大白,对女主忠心耿耿,为给她安全感竭尽全力,对亡妻念念不忘……
并且把他们的生活和感情,在镜头里也美化到极致。
但再怎么粉饰,也无法改变故事大框架:
共同生活近二十年,不知女方身有重病;
女主婚后一直当收银后厨服务员,至死都没能看上鲸鱼;
到偏僻小镇开中餐馆,女主不开心,男主也失去了上音乐学院的梦想;
女主数次建议关了餐馆,男主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这“真爱”之牵强。不是靠着黄轩和杨采钰的美貌和文艺范,就能说得通的。
其实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潮里的两个中国人,到了国外成为底层,不得不合伙挣扎谋生罢了。
任何一条国外的唐人街,这样的夫妻,闭着眼睛一抓一大把。
相濡以沫,倒是真的,因为不这样,就难以在国外生存。
相濡以沫的意思,就是泉水干涸了,困在那里的鱼吐沫互相润湿。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比看鲸鱼重要,比当音乐家重要。
现实中的主人公,在妻子死后,他就回国了,没有留在国外继续挣扎。
这才是真相。
许多人回忆往事,特别是感情故事,都会带着滤镜。
追述起故事里的自己时,男的都是深情种,女的都是白莲花。
因为经不起推敲,结果往往都是感动了自己,恶心了别人。
普通人这么做,后果尚且如此,拍影片拿票房卖钱的导演,也这么做,只会更加放大这种虚假感。
就像在餐馆里劳作了十五年的女主的手,在特写镜头中,依然精致细嫩柔滑,美则美矣,无法让人当真。
(不禁想起《甜蜜蜜》里张曼玉做马杀鸡的手……)
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爱情,都得落到实处,有人间烟火气,
不怕缺陷,不怕弱点,不怕冲突,甚至不怕丑陋,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依然向死而生,才有真实的质感,才有动人的力量。
而不是从头到尾的粉饰+矫情+摆拍+风景+音乐。
如果有人因此流泪,那极有可能是配料太多被呛到。
不客气地说,同样是漂泊异乡的孤独男女相恋的故事,如果《甜蜜蜜》是一百分美女,这部《只有芸知道》,就是照着她整容之后,拍照时还要再加上十八层滤镜的僵硬网红。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