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组织老年人听课的讲座,一开始他们会送老年人各种奖品,细心的孩子们马上意识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立即对父母进行劝阻,可父母们却说“我知道,你放心吧!我不会买东西的,就是过去听听课。”
孩子们一听父母作为承诺,也不好多劝,只能任由父母听课,偶尔问问情况。而父母们则坚决表示“我不会买产品,只是过去领点礼品、听听课”。终于有一天,孩子们在家里休息顺便整理房间里,发现了一大堆的保健品,才明白父母原来早已上当!
这时候孩子们也疯了!这些一看就是“骗局”的把戏,为什么精明的父母还会上当?为什么自己三番五次的提醒,父母就是不听?为什么一点点蝇头小利,就会把父母骗得团团转?
我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看似一眼就能看穿的“小把戏”背后隐藏着连环营销套路!这本书的名字叫作《影响力》,我将分为7个层次进行解说。
1.为什么一点蝇头小利就会让父母上当?
在解释这个之前,先说一个故事。大部分人都应该有在超市里见过“免费品尝区”,通常摆放在超市的门口,或者蛋糕店/水果店旁边。一位美丽的服务员端着食品向顾客推荐,看似是给顾客免费品尝的动作,实则暗藏玄机!
曾经就有过一次经历,原本我们已经买好了必要的东西打算回去,可是看到“免费品尝”又动了小心思,于是就尝了一把。端着蛋糕的服务员问“感觉如何?这是最新品的蛋糕,那边还有其他的”,我回答“还不错”接着就称了一斤蛋糕回去,尽管我原本并不打算买蛋糕。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我接受了“她的礼物”,如果不偿还,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因为自己偷吃了别人的东西而感觉亏欠,这使人很难受!像偷了家里的零花钱一样难受!为了逃避这种感觉,哪怕并不需要,也会选择购买!这就是“互惠原则”。
同样,“保健品骗局”操作者,通过不断的对父母发送免费福利,让父母对其产生亏欠感。为了“还债”,在得知对方有产品需要出售时,父母们会迫不及待的进行购买,以达到良心上的安稳。
2.为什么自己三翻五次的提醒,父母就是不听?
最近,朋友打电话过来说“弟弟考上师范大学了!”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的消息,但对于一个高中不学无术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我愕然问小姨“你是用了什么方法,让他考上了大学?”
朋友说“我的话他哪会听啊!记得那群天天跟他一起去网吧的朋友吗?现在他们可都考上了师范,应该是跟这个有关系”我的脑子里立刻冒出四个字“社会认同”!简单的说,社会认同就是: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为什么父母不听我们的话?因为我们跟父母相差十几、二十岁,太多的观念,想法不一样!也就是说:父母跟我们并不相似!谁跟父母相似?其他人的父母!只要有一个父母购买了骗子的产品,其他父母就会受到“社会认同”的压力,这时候,就算他们还有一思理智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为了博得同伴们的认可,还是会选择继续购买!
3.为什么精明的父母会上当?
如果一个讨厌的人过来向你推荐产品,你百分百会拒绝的,哪怕你之前很喜欢这款产品。同样,如果一个喜欢的人向你推荐,哪怕之前吃过亏、上过当也愿意再尝试一次。这是什么?因为我们会把对个人的喜好转移到他推荐的产品上!这也就是销售拼命跟客户搞好关系的原因之一。
在骗子们行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种叫做“无穷链”方式寻找新客户。只要客户承认自己喜欢某件产品,就可以向他施加压力,问他还有哪些朋友也可能喜欢这种产品,接着销售人员就去找他的朋友们,他的朋友们又推荐新的朋友们,形成“无穷链”。
这个方法的成功之处在于,销售人员每次去拜访新的潜在客户时,总会报出些人一位朋友的名字说“是他建议我来找您的!”这个方法的妙处在于你很难将他们拒绝在门外,因为拒绝他们也就是在拒绝我们的朋友!
这时候骗子们并不急于销售产品,而是不断的关心父母,拉取父母的好感。拉取的方法主要是恭维,手段包括:夸奖、洗碗、扫地、做饭、按摩,甚至认父母为干爹等等。有趣的是,即使父母知道对方在恭维,他们仍然很愿意接受,毕竟谁不喜欢夸奖与认同呢?
当他们推荐产品时,父母由于对销售人员的喜爱,很容易转移到产品身上,哪怕产品他们并不需要!精明的父母能算清每一笔三毛、五毛的小账,却算不清人情来回的糊涂账。
4.原本健康的父母为什么还会购买保健品?
假如大街上有个人对你说“哥们,你有病”你可能会立刻反驳道“你才有病!”可是,假如你是在一个大型的医学听讲会上,一位从美国来的教授指着你说“你有病”,你可能就会真的觉得“自己有病”,并且在脑子里想出各种症状,比如:头痛、没精神、睡眠不好等等,最后得出结论“我真的有病!”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差别就这么大?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因为前者是路人,而后者是专家,而专家的话总是权威的、是正确的!
骗子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武器,于是他们把自己包装成专家,制造各种专业证明,高端学历,甚至PS跟某国领导人合影。当然,最常用的还是CCTV知识讲座了!父母这一辈,对于台视台的信任可谓达到了巅峰程度。因此,哪怕再LOW的视频短片依然有人上当,因为这是电视台播放的!这是可信任的!
行骗的套路是这样的:先给父母们说,我们这是知识讲座,接着播放自己录制但右上角印着CCTV的疾病视频。视频内容包括:老年人看起来很健康,突然一天就发病死掉;偶尔哪里不舒服,突然就瘫痪了等等。接着骗子们再给父母“把脉”,告知他们“你哪里哪里有病”,父母一听完了!我要回家等死了!于是急不可待的要解药,结果自然是上当受骗!这就是书中所的“权威法则”。
5.为什么父母会掏钱买下昂贵的药品?
我深刻感觉到——大家越来越喜欢买贵一点的东西了。比如有两个产品,你完全不了解,但他们的售价,A是B的10倍,此时不考虑口袋里有多少钱的情况下,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大部分人会选择贵的那款。恩,这个例子似乎不太具体,这么问吧,在不考虑口袋里有多少钱的情况下,你会选择红米最新款还是苹果新款?
为什么大家会选择贵的?因为在我们的默认思维里,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
同样的,如果保健品只要几十块一份,一方面父母们会觉得太便宜怀疑其效果;另一方面,骗子们也需要生存,没有厚利谁愿意干这活呢?因此,这些产品的价格通常都不便宜,而父母们买了之后也不会觉得自己吃亏。这就是《影响力》中所提到的“影响力武器”。
6.父母们是如何“心甘情愿”自掏腰包的?
我个小发现:老师喜欢哪个学生,哪个学生就更容易变成好学生。为此,我兴奋不已经,因为我终于找到成为“好学生”的秘诀了!可问题是:如果老师一直不喜欢你,是否也意味着些学生永无翻身日?甚至说,原本“品学兼有的好学生”,由于老师的不喜欢会导致慢慢变成“差学生”?
《影响力》提到一个有趣的效应叫:登门槛效应,也就是当人们接受一点小的要求后,则更容易接受到后面更大的要求。什么意思?用信用卡的逻辑来解释最合适不过,一开始信用额度只有5000块,但随着用户好借好还之后,银行便会将额度提到10K甚至20K,这就是信用卡的登门槛效应。而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后,会极力保持“好学生”的形象 ,因此慢慢变成真正的“好学生”。
骗子们也会利用此效应,比如他们一开始会推出一些廉价的产品,价格可能是十几块到几百块。这时候的产品是物超所值的,因此大家纷纷购买,骗子们会夸奖大家“懂养生”。接着,骗子们再推出几千块的产品,为了保持“懂养生”的身份,父母们会心甘情愿的再次掏出腰包。
7.为何父母们花巨资购买产品后还会特别高兴?
最近我去泰国玩了一次,可以说毫无准备的就过去了!原因是我答应朋友要去国外游玩,而朋友说今年过后就再也不出国了!我一下慌了!匆匆答应了他,并收拾收拾行李就一起去了泰国。
其实,这一心态也可以应用到各种场合,最常见的是菜市场、步行街放肆呼喊“最后一天”的商家们。以及各种电商平台“倒计时最后几天/几小时”,这时候人们就很容易受到这些“稀缺”因此影响,买下原本不打算买的东西。
同理,为了让父母们尽快购买,骗子们通常打出“美好的东西总是稀缺的,产品即将售空,仅售十台”的噱头,父母一听即将售空?那肯定是因为产品好啊!只有十件了?现在不买以后都没得买了!立刻就心动了!立刻掏出钱包进行购买,并庆幸自己抢到了好东西!
有人说,如果我在现场的话,绝对不会上当!可惜的是,这些狡诈的骗子同样的知道聪明的你不会上当,于是用出了隔离的手段,将聪明的年轻人隔绝在外,只能眼巴巴看着父母上当受骗。
骗子们将《影响力》中的营销套路烂熟于心,并巧妙布下连环计,难怪精明一辈子的父母会上当受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