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女人,她们很少以“女性”这样的个体来出现。
大众都爱或多或少的回避去谈论女人的“人性”和“欲望”。
女人在大家的认知中,最初的认识是“母亲”,那个如此圣洁的存在不会跟任何其他杂质的形象融合在一起,是不可侵犯的。
另一个是“爱人”,她会是第一个,或是最深刻的,或是那个陪伴在身边一辈子的伴侣。
在一个始终是“男权”所主导的世界中,这两个角色都是心中不可侵犯的禁地,也许这正是在大众影视范围内很少能看到真正的“女性主义”的原因。
一个“母亲”“妻子”或者是“女儿”居然还会有作为“女人的欲望”这件事,不容易被接受,所以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了《西比勒》以后说是年度最婊电影。
但恰恰这部电影,是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在遍地开花大女主的浮夸时代,深刻描写女性真实情感状况的故事,让人简直要在这样一种“安静”的崩溃中彻底沉默。
西比勒
开场用的一个喋喋不休的男性编辑角色来展现,这个世界上,男人总是以为女人需要被教育。
“你要全职写书真是愚蠢至极,你现在写的东西会一钱不值。”
虽然男编辑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想要教育女主:你现在的决定是愚蠢的,是与社会脱节的,但女主依旧客气的感谢了他,坚持了自己的决定——我要开始写作了。
最后男编辑看女主如此不上道,只好“勉强”地说,那好吧你写点东西先给我看看吧。
这是第一次打击。
回到家,可爱的孩子们,温馨的家庭,为她庆祝生日。
多么幸福美满的家庭,很棒吧,女主肯定是个好妈妈,不然孩子们脸上不会有这样漂亮的笑容。
亲密体贴的丈夫,甜蜜祝贺。
当然这样温馨又快乐的家庭,女主上头的当场宣布了自己写书的决定
而这句话简直就像直接按到了“切换”键。
欢快轻松的气氛,立马被“你是个蠢货么”的暗示取代。
丈夫毫不掩饰自己的懵逼,说辞已经相当的克制而含蓄。
女主解释说自己这样可以更投入的去写作。
一边的姐姐为了缓和气氛,帮腔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但这没用,丈夫已经开启了全力嘲讽模式。
女主回应了丈夫的讽刺,觉得一点点的内疚没事的。
丈夫冷冷说,奥就一点点。
潜台词,谴责了女主的“不负责任”和“自私自利”。
是的到目前为止,所有的人都在谴责女主。
而是你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作为一个“妈妈”,你的责任心呢。
在这里可以跟大家交代一下,为何女主“全职写书”这件事会让男性反应这么大。
男编辑也好,丈夫也好,他们都已经先入为主的确定了“女人写书的失败”才会如此的反馈。
毕竟你,有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去做,我相信哪怕女主说是要去做“全职妈妈”。
他们可能都没有这么多的意见,但女主是要“写书”,这是一件需要充满了智慧和坚持的事情。
他们觉得不可能,也没有意义。
曾经《哈利波特》的作家罗琳也为了让书出版,而用了一个看起来像男人的名字,无论是在世界的何处,女人做起事情来似乎总是要艰难的多。
从电影开始到目前为止,女主的形象已经非常明朗,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女人,她明确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之后行动力和执行力都非常强,哪怕有来自各方的反对,各种“合理的理由”。
老婆要写书这件事,丈夫已经无力阻止了,但显然他也不打算有一丝的配合。
女主在屋内构思,丈夫在客厅看爆米花惊悚片。
女主从屋内踱步到屋外,也只是看了老公一眼,没有说什么,回到房间继续面对自己空无一字的文档。
这从早到晚,完全没人争吵的宁静地窒息,已经足以让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成年人崩溃或者说放弃自己的坚持。
毕竟这是电影,坐在床上发呆的女主,接到了一通命运的电话。
这通电话,来自那个牵引着一切的女人-女演员。
这是一通来自医院的心理求助电话,但女主已经要专心开始写作,所以告诉她自己已经不再接诊了,并同时打开了谷歌搜索着写作的线索。
最终在求助者不懈的坚持下,女主第二天还是见了她,见了她,听了她的述说之后。
纠缠的过去
女演员从见到女主开始,就是崩溃,语无伦次,慌张失措。
不可否认女主从她的身上,找到了一丝的共鸣,这种崩溃让她熟悉,虽然她现在已经痊愈了。
女主是心理医生,但病人只是她疗伤的“药”,
现在重新投入写作,是为了将“依赖”斩断,只是她可能不知道啊,这最后一次的依赖,重新将她推入了深渊。
“文字就像药一样,但它并不危险。”
这句话就像这部电影的气质一样,是一次沉默的“警告”。
女主和女演员见了几次面,了解到了女演员的纠结、害怕和矛盾。
男友想要这个孩子,但女演员深知如果生了这孩子,她会失去一切,她会失去成名的机会,孩子会受到伤害,她不想去面对这一切。
但她也不敢冒险,冒险去打掉孩子,去接受男友的怒火。因为他想要这个孩子,而她害怕失去他的爱。(潜台词也说过,这部电影是因为男友才得到的)
这样精彩的纠葛,简直就是最好的小说故事素材,女主忍不住将女孩所述说的所有的内容都录了下来。
聊了半天,女主以为女演员的纠结是失去“名气和电影”。
但症结是,女演员是出轨了已婚男演员,而这个知名男演员的老婆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女主这才理解了,女演员之前慌的一批的问题核心何在。
她出轨了导演的老公,并怀孕了,这不但是身败名裂的问题,是她可能会被彻底的抛弃,她在电影圈会再无出头之日。
终于了解到事件全貌的女主,也决定了,自己来深入参与这件case。
这个时候的女主是hunter,狩猎故事的猎手。
女演员经过和女主的沟通还有引导,终于决定去告诉渣男自己怀孕了。
渣男知道了以后欣喜若狂,说服女演员一定要生下来。
不管女演员怎么跟渣男说,这一切的条件都不允许,自己的困难,还有电影的任务,在这期间怀孕不被发现,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而渣男发现软着来不管用了以后,立马就威胁了女演员,告诉她如果不将孩子生下来,“后果会非常的严重。”
这时候曾经那样浪漫又多情的男人,一瞬间为了“孩子”就开始暴露了本性。
电影里没有将女演员和渣男的冲突直接拍出来,而是用了一段女主写作的镜头来描述,一段“安静的爆发。”
那么粗暴、那么无耻
不敢相信 他竟然动用了自己的权力
一个不存在的孩子,突然间改变了一切
维系我们感情的不再是欲望
或者更确切的说
欲望变得具体
不再是一种幻想了
你要是把这个孩子打掉
你就会失去你的工作
我会毁了你的生活
你不会赢的。
在生殖的权力中,男人一向私自而无不顾一切,甚至可以忘记所有的伪装,只为了将他的染色体带到这个世界上。
他并不在乎生出来的载体到底是谁,又或者他从来不曾将她当做个体去考虑,此刻她只是一个拥有了他染色体并孕育的工具。
“生还是不生”的选择,几乎彻底的压垮了女演员。
这段日子,同时也几乎将女主人生中所有的至暗时刻,都拉扯了出来。
母亲的意外离去
母亲不光彩的离去,喝的烂醉之后出车祸,撞的整个人都不成人形,让女儿们看到了几乎失去整个下巴的血肉模糊的遗体。
而母亲究竟自杀还是意外,已经成为了女主的心结,她恐惧自己今后的生活也如同母亲一样痛苦又坎坷。
但也是在这样痛彻心扉几乎丧失了希望的时刻,女主也迎来了“爱情的高光”
热恋的男友告诉女主,你绝对不会像你的母亲一样离开这个世界,你热爱生活,勇敢前进。你和你的母亲不一样。
男友,以一己之力安慰了女主,也成就了女主第一本书。这样一个几乎可以成为记忆里面最美好的人,在女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第一本书出版的时候,决定离开她。
离开的理由:你太美好了,占据了我几乎所有的生活,我已经厌倦了牺牲自己成就你。
女主完全无法接受这个分手的理由?
你难道希望我永远都在痛苦和低估之中么?
你看不惯我的变好和成功?
因为我变好了,所以你要离开我?
这究竟是什么鬼话,相信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没办法接受这样奇怪的分手理由,而不能接受的直接反应,是的女主也选择了伤害自己,酗酒。
既然我爱的人,希望我的状态一直糟糕下去,那我就糟糕给你看。
以伤害自己来挽回一段注定没有将来的感情,是大多数人,或者说大多数女人所做出的的选择。
这里一段,用能量毁了别人生活的比喻,是有些难以理解的。
也可能是,暗喻了所有人。
女主的前男友,用自己的能量,毁了女主的生活。
女主通过酗酒的问题,勾引前男友,来毁了前男友的生活。
问题总是双方的,男女问题也一定是相互的,说不上谁毁了谁,但必定是谁也不想让谁好过几分。
其中回忆的一幕戏,是女主和分手的前男友,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这是电影中唯二的大尺度戏码中的其中一个)
也是这一次的主动勾引,让女主意外怀孕。
这时候,导演才让观众知道,为什么女主和女演员很多共鸣,因为她也曾经面对过这样的抉择。
和渣男不一样的,是女主的前男友急切的想要他放弃这个孩子,打掉。
他觉得女主在逼自己成为了混蛋,在逼着他去抛弃自己的孩子。
而他不想成为这样一个被道德谴责的人,所以这个孩子一定要拿掉,如果不拿掉,这个孩子就是证明他是“渣男”的人证。
前男友不想自己背负这样一个耻辱柱。
只想说导演真是太高明了,瞬间把男人的一个要,一个不要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拍出来了,拍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他们对于孩子的态度,从来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似乎从没想过当初“快活”的是两个人,犯错的也是“两个人”,无论如何不该让一方来承担所有的压力和自责。
前面也说了,女主的人设立的是很稳的,她不是那么容易被外界的压力所妥协的女人,所以她选择了“生”,哪怕这一切都让她彷徨和不知所措。
电影之中除了不断的有过去和现在的蒙太奇切割来展现女主的彷徨外,也一直在用这张女主儿子的眼睛,似乎在拷问女主,当初生到底是不是对的,孩子会怎么看,孩子会怎么想?
而这样的问题也几乎会纠缠女主一生。
对于孩子,女人都会比男人想的更远更远,她们时常考虑这条生命的未来。
而电影里面出现的男人,面对意外的生命,他们想的终究还是自己的利益为重。
混沌的现在
经过上次的冲突以后,女演员已经见识过了渣男的真实面目,所当他又在雨中劝说她不要打掉孩子,和说爱她的时候。
女演员立马就相信了他,但是她也很清楚的告诉女主,这只是一时的,因为之后很快,女演员在独处的时候,她感受到了渣男的“演技”。
这就是现实,女演员分不清什么时候渣男说的是真的,什么时候是“演技”,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演员,要骗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女演员恳求女主去见见渣男,让女主帮她看看,渣男是在说实话还是在演戏。
作为写故事的人,女主非常想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渣男,这样会让她书里面的人物更加鲜活,但理智也在告诉她,她是心理医生,她不能过界,不能去接触病人的人际关系,这样她会无法保持客观。
所以为了保留最后的理智,女主切断了和女演员的所有联系。
只是女演员的抉择也很迫在眉睫,她在极度彷徨之下,还是选择了堕胎。
这一点让女主终于没办法再置女演员于不顾,赶去拍摄的孤岛,帮助心理障碍更严重了的女演员。
女主这样的行为,被她的心理医生视为最严重的越轨,她不应该再去研究这个女孩子了。
但这位同行,显然虽然对女主进行了六年的治疗,但终究不明白女主心理最隐秘的痛苦。
而这样的痛苦,正是她想要去帮助女演员的理由。
在上岛的第一时间,渣男就赶来见了女主,上演了一出“悲痛欲绝”的戏码。
堕胎的女演员已经完全不想和这个渣男说话了,而渣男是出于什么理由来笼络女主,显然也是为了树立自己并不“渣”的形象。
女主为了表明立场,立马就说了:我对你没有意见。
为了表达客观,也为了让渣男明白,你这些动人的演技可以收一收了。
为了自己的未来选择了堕胎的女演员,显然也已经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恐惧。
因为之前渣男说过,如果你堕胎的话,我会毁了你的生活。
就这样一句话,让女演员每日都惶恐不已,得了被迫害妄想症,见谁都觉得要害自己。
但这样的状态,女演员也不得不坚持的继续拍戏,继续的面对渣男,并表演和他爱的死去活来。
这对于感情完全破裂,甚至毁了自己身体的人来说,就是凌迟。
女演员根本没办法投入情况,连看到渣男都想吐。
就这样一幅,动情微笑的表演,面对着恨不得自己亲手撕烂的男人,怎么演得出来。
最后还是女主上场,代替了渣男,帮助女演员完成了这一场戏。
也是这样,女主一步步更加的走进了他们混乱的感情生活,夹杂在原配、渣男、堕胎的小三之间。
天天和他们朝夕相处,天天尝试着探索他们的感情,帮他们解决问题。
只是这样,女主也不知不觉之间介入的过深,早就越轨的离谱了。因为拉扯的界限没有人可以控制了。
为了完成小说,也为了探索角色,女主一步步的去探知他们每个人,也摸索他们的情感,女主逐渐将自己代入了女演员的角色。
而入戏有多深,深到女主认为,需要和那个渣男来一次深度的解读才能更明白他们之间的拉扯。
整部电影的第二场激情戏,女主和渣男在沙滩上。
这里也是女主精神全线崩溃的起点。
女主觉得自己来到拍摄现场,闯入了女演员的生活,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全都很不真实,让她也已经丢失自己的底线,感到混沌。本来这也只是一次低调的崩溃,但在拍摄现场带上的话筒,让所有的肮脏都被录制组听到,被导演听到。
被迫害妄想症的女演员,也彻底的顽强了起来,没有了支柱,没有了可以相信的人。
所有的一切,都画上了休止符。
女主回到了自己的家,也离开了这些混乱的一切。
显然已经让自己的生活脱轨的女主,也不能装作一切没有发生。
回家崩溃以后,和老公分居,在电影发布会上发泄,最后书也终于出版了。
陪孩子在游乐园玩的时候,也见到了带着孩子的前男友。
女主直到见到前男友的时候都很自然,很坦然。因为她的心结从来也不是这个人。
而是这个人曾经带来的经历。
在最后的片尾,女主已经仿佛恢复了所有的正常生活。
和老公和解,回家,陪伴在自己的孩子的身边,一家人一起烛光晚餐。
而她让自己还能继续正常生活下去的理由——
女主认为自己的生活就是一部小说,将自己所有的一切经历,都只看做是跌宕起伏的故事,
把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一切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这部电影最后其实不论是女演员还是女主,都没有得到拯救,问题依旧在那里,伤害依旧在那里。
无法消逝,也无法和解,但为了活下去,终究是需要自己去寻找一个“借口”。
女主的借口:小说。
她在戒酒会上说,前男友对自己来说已经不存在了。
但当儿子问她,我的爸爸是谁的时候。
女主才会意识到。前男友不会消失。因为他就是她儿子。他会一直存在,不会消失。
我觉得这也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一个男人对于女人的伤害,很多时候不会因为时间过去就消失了,就比如孩子。
也许只是一时的欢愉,但是留给女人的是永恒的伤害,背负的是比那几分钟里更深刻的痕迹。
这些痕迹不会因为时间就抹去了,或者遗忘。
这个世界从来让女人背负的后果都非常的沉重,女主遵从了自己的欲望,带来的一生的愧疚和痛苦。
而那个前男友,可以忘掉过去深爱过的女友,拥有美好的生活和新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