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一个问题, 现在有ab两个公司, a公司能给你赚1000块钱 ,b公司能给你赚1500块钱 ,如果你投了a公司,请问a公司给你赚钱了吗?
你可能会说 ,不是赚了1000块钱吗?
但如果你问了一个财务高手,他会说a公司不但没有给你赚钱,还给你亏了500块 。
为什么呢?
一,会计利润里的大坑
因为a公司赚的1000块是会计利润,也就是我们读财报时,在损益表中看到的利润数字 。
(会计利润=收入-所有看得见的成本。比如一瓶茅台1000块,他的原材料、管理费等成本一共是100块,那么这瓶茅台的会计利润就是900块。)
这样衡量利润有什么问题呢? 我举个著名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1999和2000年的会计利润分别是9亿和10亿美元。公司在年报里说:公司的净利润不断创历史新高,并且有望持续。
后来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大坑了,安然那两年的经济利润都是负的,1999年是-3.3亿美元,2000年是-6.5亿美元。结果安然2001年破产。
注意一下,这里提到一个词:经济利润。
人们意识到,会计利润只能衡量盈利水平,却不能衡量盈利能力,因为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隐性成本,就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所以,会计界开始了一场利润革命,开始用“经济利润”来衡量什么是赚钱。
二,经济利润才是真正的利润
先说公式,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资金的机会成本。
什么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当你做一个决策时,所放弃其他选择中价值最高的那个。比如前面举的例子,你买了a公司赚1000的时候,实际是放弃了投资b公司赚1500的机会,所以从经济利润来看,你还亏了500。
而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差别非常大,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再回来看安然公司。
其实1999年开始,安然的经营就已经出现危机了。公司投资不到高收益项目,但是为了保持正的会计利润,蒙蔽股东,安然就饥不择食地投资了大量低回报项目,包括能源项目和宽带网络。这些项目的回报率非常低,甚至比银行贷款的利率还低,所以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个股东创造了利润,但是实际上是在挥霍投资人的钱,导致了负的经济利润,最终导致破产。
我们可以看出来,会计利润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考虑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是和“零”这个基准线比,只要大于零,会计利润认为就是在给股东创造价值。
经济利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基准线”是投资人在其他类似项目上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是把钱投资给你的机会成本。
事实上,可口可乐、IBM这些世界500强企业早已转向了用经济利润来考核管理层,咱们国家央企从2006年以后也做了这个转型。
接着你可能会说,现实中,一家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也是很难精准界定的。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每个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不应该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三,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没错,关于机会成本的计算,我们几乎不可能获得一个精准的正确数字,所以巴菲特的“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的本质就是保守主义,凡是留有余地,留有安全边际,这是目前会计里最常用的办法。
巴菲特经常用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来作为资金的折旧成本,详情可以参考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用的现金流贴现法,老巴把长期国债利率9%当做现金的折旧,本质就是这种模糊的保守主义。
其实以前我对这一点我也很困扰,直到听了贾宁老师讲的一个故事,分享给你。
这故事是美国第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工程。这个故事特别重要,因为现代财务所有的理论和智慧,都在这个项目里面了。
在没有这条铁路以前,如果想从横穿美国,只能走巴拿马地峡或者乘船经过好望角。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好几周时间,耗费上千美元。
到了18世纪60年代,美国的技术有了飞跃式的突破,当时出现了两家铁路公司,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准备建造第一条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
这条铁累计投资额高达46亿美元,消耗了当年40%的美国经济产出。
两家铁路公司肯定支撑不了这么庞大的费用。那怎么办呢?
要说这两家公司的运气也真是好。当时欧洲投资者开始把视线转向美国。铁路工程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投资机会。
这些欧洲的投资人最关心的是什么呢?铁路公司有没有给他们赚钱。
他们就要求铁路公司定期披露“利润”信息。而在这之前,美国企业是从来不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之后,其他公司的投资人开始纷纷效仿这个行为。
你看,这条横跨大陆的铁路工程改变了整个财务披露制度,才逐渐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企业年报。
铁路企业有个什么特殊情况呢?
那就是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特别多,比如火车、铁轨,这些都属于固定资产。
日复一日的货物运输,会导致火车和铁轨出现严重磨损,逐渐失去运输能力。
固定资产损耗的部分未来显然是不能继续产生收益的,所以这部分就不再是铁路公司的资产了,而是应该当成费用,从当期利润中扣除。
如果完全不考虑火车和铁轨的损耗,会怎么样呢?
那就会高估了铁路公司未来的运力。好比说,铁路公司未来实际只有50%的运力,结果财务上没有体现出来,投资者看到的还是100%的运力,那未来的实际利润肯定会低于投资者预期,铁路公司未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所以铁路公司的会计师们说,好,我们必须想办法在报表中反映出这部分损耗。
这个思路没有人反对。虽然工程师能算出火车和铁轨总共能使用多少年,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个损耗对应的费用应该是今天扣除呢?还是下个月扣除呢?
这时候,会计师们就使用了“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这个思想。
他们是这样做的:假设每天的损耗是一样的,预估火车的使用年限,然后用火车的价格除以预计使用天数,就是每天的折旧费用。
虽然实际上,火车由于每天搭载的货物不同,行驶的路段路况不同,损耗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用一个合理方法,能近似正确地估计损耗,比完全不考虑这个问题显然还是更贴近铁路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
自此,就产生了利润表上另外一个重要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折旧。
好了,故事讲完,最后来总结一下。
1.会计利润里面可能有大坑,“经济利润”比“会计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
2.用巴菲特的“近似的正确好过精准的错误”来计算利润是一种好办法。
3.机会成本无法精算,所以保守一点总归没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