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7月27日 周日
午后,阳光十分和煦,法国巴黎的奥维尔小城,在这个夏天格外怡人。梵高和往常一样,给弟弟提奥写了封信,把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写了下来。然后背着画架,准备出门再去画麦田。那片麦田长势正好,前一天有一群乌鸦飞过的时候,梵高将其画了下来。
(麦田里的乌鸦,1890年7月)突然,空旷的田野里一声枪响,惊起一片连绵不绝的飞鸟。
两天后,重伤不治的梵高,永远离开了人世。
如果要回放梵高这一生,其实是没有什么可看的。37年的短暂人生,有27年是在孤僻、叛逆、坎坷潦倒,穷困之极中度过,还有10年,则是更加孤僻、疯狂、坎坷潦倒和穷困之极。然而在他离开后的几百年直到今天,世人依旧看不完他,读不尽他,赏不够他。
《文森特·梵高》只因他是梵高,那片星空下的,麦田里的,向日葵前的文森特·梵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梵高书信
梵高是天才吗?是的。
有人说,当你在梵高博物馆里看真迹,你会为隐含在画里的感情而震撼,而那上面每一组线条都让你离不开眼睛。你会觉得,哪怕用一辈子的时间,都画不出这样的画来。
但梵高真正的绘画生涯,只有10年。他的一生共创作了1000多幅作品,大多都是在他离世前两年完成的。
花+人物这个阴郁、孤僻、古怪的天才,画笔下的世界明媚到让人动容。
你根本无法想象,这个在自画像里永远充满忧郁不安的眼睛,究竟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
花+人物“我的画笔在我指尖游走,仿佛飞舞在小提琴上的琴弓。”花+人物
——梵高书信
阿尔小镇——法国东南部的小城,几百年前的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明丽的原野和绚烂的向日葵。我们不知道到底是这个地方的风景成就了梵高的不朽,还是梵高的疯狂促使了这个地方的永恒。
(阿尔夜间的露天咖啡座,1888年9月)从此,人们记住阿尔,是因为梵高;人们纷纷前往阿尔,也是因为梵高。
(向日葵,1888年8月)在阿尔居住的时光,是梵高创作的巅峰时期。那全世界的人都知晓的《向日葵》,便是在这里创作。这里,也是梵高精神世界崩溃的地方——他割下了自己的耳垂,还把它当做圣诞礼物送给心上人。他焦躁、多疑、幻听、喝煤油,嗑下一整管颜料——就是他最喜欢的,用来画向日葵的铬黄色颜料。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1889年1月)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被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离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圣保罗医院背后的山地景观,1889年)在精神病院,梵高反而平静了许多,画了很多让他自己都很满意的作品。某个夜晚,他在院子里游荡,抬头便望见一片浩瀚的星空。
(星夜,1889年6月)那片星空璀璨,从宇宙起源到现如今都没有变过,唯独在那晚,在圣雷米的上空,在梵高的眼睛里,变得有些不一样。
于是,隔着精神病院的栏杆,梵高画下那幅《星夜》。
(红色葡萄园,1888年)梵高的状态逐渐转好,一生穷困潦倒,需要靠弟弟接济的他,这段期间甚至卖出了一幅画,那幅《红色葡萄园》卖了400法郎(相当于那时候的100美元。)而在100年后的1990年,他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卖出了8250万美元。
小江与花次年5月,梵高出院,前往奥威尔的拉乌客栈养病,那里有大片大片美丽的麦田,和麦田上盘旋的乌鸦。
70天后的7月27日,麦田里枪声响起。
傍晚时分他拖着中弹的身体回到旅馆。
两天后的凌晨,他因为重伤不治,死在弟弟提奥的怀里。
“你们绝不要以为故去的人就永远逝去,只要有人活着,那么故去的人就永远活着。”
——梵高书信
梵高的画作里,有不少以花为素材的作品。那些或娇艳或明媚的花朵,在梵高的笔下失去了具体的形象,而是融入了他本人在提笔作画时的情感。
(鸢尾花,1889年5月)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小江在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也看到过其中一幅,但并不知晓是否为真迹。
(白蔷薇,1890年)诚然,对于艺术,懂的真是不多,但也并不妨碍人们对梵高画作的感受和它带来的冲击,我想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本质吧。
花+人物梵高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眼中的世界,一个和常人眼中不一样的世界,一个被扭曲了的然而又是那么充满着美感与神秘的世界。
小江与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