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知识】各历史典籍里的成语故事

【语文知识】各历史典籍里的成语故事

作者: 龍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20-11-24 14:39 被阅读0次

    《庄子》里的成语故事

    1. 朝三暮四
      【典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解析】养猴子的人让猴子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猴子听力非常生气,养猴子的人说:“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猴子都很高兴起来。成语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人的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后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2. 尾生抱柱
      【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解析】有个人叫尾生,他与一位姑娘私定终身。两人约定在城外一座木桥边会面。尾生来到桥上等候,久久不见姑娘踪影。大雨倾盆而下,山洪暴发,江水席卷而来,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住桥柱,被活活淹死。比喻坚守信约。

    3. 蜗角之争
      【典出】《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解析】齐威王违背了与魏惠王立下的盟约。魏王大怒,打算刺杀齐威王,有人说:“蜗牛的左右触角上各有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经常因为夺取土地而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有几万具,但心神进入无尽的境域,再看这争斗就感到无足轻重。”于是魏王放弃了刺杀齐王。成语比喻为了极小的事引起大的争执。

    4. 越俎代庖
      【典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解析】远古时有一位很有才的人叫许由。尧帝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不愿接受,说:“厨师在祭祀的时候,又做菜又备酒,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掌管祭祀的人,并不能因为厨师很忙,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厨师做菜啊!”成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5. 鼓盆而歌
      【典出】《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距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解析】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来吊唁,庄子却打着瓦缶唱歌。惠子认为太过分了,庄子却说人本身就是元气聚集而形成的,如今死亡后又回归成元气,就跟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人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如果值顾啼哭事不晓天命的表现。

    《史记》里的成语故事

    1. 沐猴而冠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解析】有人劝项羽在咸阳建都,他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劝者说:“都说楚人事戴着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现在想来果然如此。”项羽烹杀了那个游说的人。后用来比喻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2. 暗渡陈仓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解析】刘邦出兵攻打项羽前,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烧毁的栈道,把敌军引诱到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陈仓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成语比喻暗中活动。

    3. 韦编三绝
      【典出】《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解析】春秋时期的书是用竹简和线绳编成。孔子晚年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他说:“假如让卧多或几年,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4. 酒池肉林
      【典出】《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解析】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生活糜烂荒淫至极。最后商朝就在他手里灭亡。成语形容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

    5. 网开一面
      【典出】《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解析】商的首领汤散步时看到一个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商汤觉得残忍,就拆掉了他三面的网,并祷告鸟儿不要到网里来。部落首领听说此事觉得商汤是一个仁慈的君王,先后归顺于他。成语比喻对罪犯从宽处理。

    《韩非子》里的成语故事

    1. 狗猛酒酸
      【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解析】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的酒常常发酸变质。老人说是因为店铺里的看门狗太凶,有的人叫小孩拿着钱和容器去打酒,而恶狗却冲着顾客狂吠咬人,所以,酒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成语比喻环境恶劣,前进困难。也比喻权臣当道,阻塞贤路。

    2. 鲁相嗜鱼
      【典出】《淮南子·道应训》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解析】鲁国丞相特别喜欢吃鱼,于是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来应时鲜鱼进献给他。但是,他一概拒收。说:“接受别人的鱼,要看别人的脸色办事,会走上违法道路。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能够长期吃上鱼。”成语说明了倚仗别人不如倚仗自己。

    3. 卫人嫁女
      《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解析】卫国有个人,在嫁女儿的时候说:“你到了夫家,一定要抓住机会悄悄积攒私房钱。”卫女便私下积聚钱财。她的婆母因而把她赶回娘家。她的父亲反而认为家里更富有了。指人性自利,过度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于是忘了自己应做的角色。

    4. 中饱私囊
      【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解析】晋国负责税务的官吏向赵简主请示征税标准。他说:“不轻不重为好。”有人说道:“您的国家上面国库空虚;下面百姓饥寒交迫;而中间的贪官污吏却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啊!”成语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5. 夫妻祈祷
      【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下》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来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解析】一对夫妻向神灵祈祷,妻子祷告:“神啊!保佑我们平安,赏赐我得到一百来束布。”丈夫怨道:“为什么求这么少呢?”妻子回答说:唉!太多了,你就会拿去买个小老婆。”韩非子认为人与人利害关系不同,面对金钱夫妻各怀异心。

    《孟子》里的成语故事

    1. 五十步笑百步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解析】战国时,孟子跟梁惠王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不中用。其实两人都逃跑了,只是远近不同。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2. 明察秋毫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解析】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火。’大王会相信这话吗?”成语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3. 缘木求鱼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解析】宣王想扩张疆土,孟子劝他:“您的做法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只怕比这还严重!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而您的做法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4. 始作俑者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解析】战国时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他说:“孔子说过,首先开始用俑陪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5. 一暴十寒
      【典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解析】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和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说:“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哪里还会活着!”成语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三国志》里的成语故事

    1. 钟鸣漏尽
      【典出】《三国志·魏书·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解析】三国时的好官田豫70岁时请求退职,朝廷认为他身体很好,不同意。田豫说:“过了七十岁还占据着官位,就像滴漏(滴漏,古代夜间计时器)已经漏尽,晨钟已经敲响,却还夜行不休,这是对百姓在犯罪啊。”最终辞去了职位。成语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2. 指鹿作马
      【典出】《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解析】赵高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哪些大臣顺从意愿,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害死了。成语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3. 味如鸡肋
      【典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解析】公元217年,曹操率大军去汉中,双方对峙中曹军处境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饭发现汤中有鸡肋,随口说出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被扬修误以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成语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4. 吴下阿蒙
      【典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解析】三国名将吕蒙当权管事后,听孙权的话开始学习。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成语后用来形容缺少学识、文才者。

    5. 七纵七擒
      【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解析】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听说当地酋长孟获是南蛮人所信服的人,下命悬赏活捉他。将他捉住七次,因为孟获不服,就又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于是诸葛亮进军平定南方。还把他的部下给孟获带领。成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淮南子》里的成语故事

    1. 百川归海
      【典出】《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解析】《淮南子》中写道: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不是老用一个方式生活。古时的制度如果不再适用,就应该废除,如果适用就应该发扬。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更好地治理社会。成语比喻大势所趋,或分散的事物汇集。

    2. 化干戈为玉帛
      【典出】《淮南子·原道训》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解析】大禹的父亲因为势力太大、治水不力被首领处死,而他自己又被推荐治水,于是他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身先士卒,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兵器,以道德来教化人民,将战乱化作了和平。成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3. 声东击西
      【典出】《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解析】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成语指变幻莫测,出奇制胜。

    4. 塞翁失马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解析】一位老人的马跑丢了,他却认为是福气。后来他的马带领一群骏马回来,他说:这可能是祸害呢。果然他儿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大腿。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吗?”一年后战乱征兵,他因为腿瘸保全了性命。成语指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互相转化。

    5. 鲁阳挥戈
      【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
      【解析】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成语指力挽危局。

    《战国策》里的成语故事

    1. 狡兔三窟
      【典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解析】春秋时代,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偷偷免除了百姓的债务,为孟尝君获得当地人的支持。后来冯谖帮助孟尝君在梁和齐获得了君王支持,说:“聪明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时逃过追捕。这是你的三个安身之地。”成语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2. 纵横捭阖
      【典出】《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解析】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都想对付秦国,但是态度分为两派,以张仪为首的人到处游说支持秦国统一六国,这一派叫横;以苏秦为首的鼓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叫纵。成语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3. 布衣之交
      【典出】《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解析】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没有杀一个与他的小妾相爱的门客,而是把他推荐给卫国国君,对他说:“我们是布衣之交,希望卫国能给你伟大前程。”后来卫国准备联络其他诸侯去攻打齐国,该门客极力劝阻,避免了一场战争。成语指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

    4. 远交近攻
      【典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解析】战国时,秦昭襄王向宰相张禄讨教治国方略,张禄说秦国攻打遥远的齐国,这是一个大错,应该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成语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5. 积羽沉舟
      【典出】《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解析】秦国的相国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盟约十分牢固,就想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退出盟约。魏王不听。秦国就出兵攻打。张仪说魏国如忽视这些不利因素会酿成大祸。成语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知识】各历史典籍里的成语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rc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