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发生的事情太多,我把它发出来,想跟各位书友探讨一下。
就在前几天,高顿来我们学校宣传ACCA的培训,演讲老师很有激情,也说了很多大实话:“作为211的学生,最起码要给自己一个中等水平的定位,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我们自己该有目标,该有追求,不能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因为是宣传ACCA嘛,还顺便介绍了四大,还有高顿学员的辉煌事迹。我对这些倒不是很感兴趣,但对他的观点还是深有感触,知识爆炸的时代,我所掌握的,哪怕只是知道一点点的都微乎其微。大学里朋友圈里流行最多的是那些让人发笑的逗图,衣服化妆品的推销,利用同学链转发的各种比赛的投票,为了省钱出去浪而“跪求集赞”等,诸如此类,实在不该是年轻人应有的生活,我深知自我知识匮乏。我更期待每天朝九晚五,能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奋斗的日子,加上本来就对本专业不感冒,觉得中文是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专业。在我看来,中文的意义,不在于我读了多少诗词,背下来多少篇《世说》,懂得多少典故,知道多少历史人物,而是在我浮躁的时候,我可以看看门前的风景,或许能写一篇小诗来平复心情,中文,应该是用来温暖人心,让生活更幸福的东西。它是最擅长挑动人内心深处的涟漪,给绝望的心灵温暖的东西,作家也是一样,它不该是被刻意培养的。因此,中文不该是大学里独立的专业,作家也不该被当做一份职业。我想,真正热爱它们的人,想必是不会用这些词汇来侮辱它们的。
如果我要找工作,就应该学一些技能,而不是整天坐在那里听老师输出,自己好像也并没有什么进步。这样的人相信企业是不会接纳的。所以,我想学ACCA,毕竟总要总要做点什么才不枉青春。
第二天,我登录了高德的网站,晚上,他们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我们聊了很久。刚开始,他看我的这个专业,觉得我不适合,甚至可能会觉得我就没必要去听那个宣讲。不过后来,我说我不喜欢公务员之类一成不变的工作,即使学了中文,我也不会就真的老老实实做这个的。我每天听得到,不曾想成为其中之一,我只想用一种更便捷,更优质的方式了解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以求尽量能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老师给我说了很多前沿的话题,比如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带来价值的员工,而不是刚毕业只会说“我什么都不会,但我可以学”的小白,最让我有危机感的还不是人与人的竞争,而是AI的高速成长,它离我越来越近,为什么在充分享受它的便利之前我就已经开始怕它了?
谈话的最大价值到了。当我谈到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曾听从老班的建议报名南京审计的时候,远在老家的表伯却打来电话极力阻止,原因是南京审计不是211,学校名气也不大。我就呵呵了,人家怎样你又没去上过,就凭名气,赚面子吗?可人家就是跟我父母解释的头头是道:“那个学校连211都不是,我老婆的同学就在那里教书,听她说那里的就业率也没有孩子说的那么高嘛,你们要是任她选那个的话,会毁了她的!”然后我爸妈就真的被他忽悠成功了,死活不让我选,我当时说把它放在第二志愿都不愿意(事实上我现在录的也是第二志愿),那种势头就好像如果我报了它就要跟我断绝关系一样。没办法,人家是老师嘛,而我是什么?什么都不是,毛头孩子一枚而已。然后我就开始报沿海(沿海是我自己选的)的211了,我刚开始是想报这个学校的国际学院的会计,我觉得这个真的很适合我,可是学费太高了,我要是真选的话他们更会有意见的吧。虽然父亲说做什么都支持我,可是我一说到这个学费的时候他也就默不作声了。唉,这就是我当时的处境。没办法,为了满足扩大视野,我选了沿海,凑合了专业。既然选了,就随遇而安吧。可上天好像并不想让我过得踏实,就在这天晚上,高顿的老师告诉我,南审虽然不是211,但毕竟是审计署直属,毕业生看起来都不像是刚毕业的,更像是公司职员,业内认可度很高的。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就像当年少考了10分一样的崩溃,我绕老绕去追求像要而未得的东西,结果发现就在一年前因为轻信了一个不相干的人的话而错失良机。那天晚上,我打电话哭着对我爸妈说:“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年听了你们的话。”
事后想想我们是独立的人,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心理负担,凭什么让别人满意,相信自己真的那么难吗?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搭理那个所谓的大学老师的亲戚了,我不认识他。
关于“我到底该信谁”这件事,明天接着聊,写这篇情绪波动有些大,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