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散文随笔并开公众号以来,网络上认识了许多朋友,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一些朋友,还把他们生活中的故事与我分享。这不,出生在井研,成长在青神汉阳的一位退休的朱姓警官朋友,前几天去岷江边的荔枝湾参加同学会,知道了一个老朋友的下落,又勾起了她一段往事。

她当年求学,要走很远的路,从汉阳越岷江小三峡到悦来乡中学读书,遇到涨大水渡船封航回不了家,就在同学家借宿。
那个时候,悦来中学有许多"老三届"毕业的代课老师,都是乐山城里下乡的知青。其中有一位姓王的老师,教数学之外还教体育。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朱同学中学毕业回到汉阳坝,年龄还小,跟着乡场上的人学做小生意。历史上汉阳有三宝,花生、蚕茧和鸡。一些脑子灵光的人,就买一些国家粮库不收购,或者挑选不合格的,叫做损壳子的花生,在锅里用沙子炒熟,装在竹子编的背篓中,一背大约十多公斤。然后约上几个人,从长板坡爬上山,穿过关子门,这条路,她小时候跟着父亲贩猪,从井研周坡到土主,从沟儿口到牟子、关庙板桥,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

汉阳人去乐山卖炒花生是有传统的,她们最喜欢在张公桥卖花生,那个地方有乐山唯一的长途汽车站。更重要的是有两个大工厂五丝厂、嘉乐纸厂摆在那里,上下班人多,都是按月领取工资的有钱人。虽然说好做生意,那个年代,做生意是犯法的事,叫做"投机倒把",还有一顶帽子"走资本主义道路"。街道上,时常有一些手擘上戴着红袖套的人走动,专门逮做小生意的人。因此,卖炒花生也是有风险的。
自古以来,江湖上的事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正好悦来中学代课的王老师就住在圣水寺,几步路就到张公桥,做小生意的汉阳人把装炒花生的背篓,放在王老师家,只带很少一点摆在张公桥,卖完了又回去补充。王老师的家就是卖炒花生的据点,让她们在艰难困苦,做生意如惊弓之鸟的岁月,感受到江湖的温暖。
王老师在乡下呆了很多年,后来知青回城娶了老婆,也学起做生意,在乐山旧大桥摆了个水果摊。
正好遇见报上说解放思想,经济开放,港澳甚至国外的一些三级片、书籍鱼龙混杂一起涌进来。当年乐山的地下防空洞从跳黑灯舞到半夜放歪录像,红男绿女,好不令人血脉偾张,有人形容地处老公园的防空洞是小城性启蒙的摇篮。那是一段欲说还休的乐山旧时光。
王老师见水果生意利小,干脆跑去广东买了不少的黄牒子回来,四处贩卖。这就犯了大忌,又逢"严打",一网进了号子,押送峨边沙坪劳动教养。听说这还算有人打点,否则要劳改。那个年代,涉黄罪大。
天下的事就是一个巧字。汉阳朱同学后来参加工作,东转西调,分配到峨边沙坪劳改农场工作。人漂亮又会来事,上上下下关系处的好。一日上山检查工作,见一劳教犯眼熟,原来是王老师,两人一对眼,王老师泪流满面,把事情的来由向过去卖炒花生,现在喊政府的朱警官细细道来。

老朋友就这样在特殊的地方见面了。王老师有病身体不好,用朱警官的话说,"随手之劳"让王老师从山上到山下劳改医院住院治疗。然后根据病情,上报地区公安处,申请给王老师一个保外就医。上面按照政策同意了,偏偏农场的头梗起不签字。
头是原来公安处的老同志,性情耿直得罪人,被排挤到峨边。朱警官找上门去,把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状态,如何求学,如何走几十里路卖花生,如何得到王老师及家人的帮助都向头汇报了。就是想知恩图报,让自己的内心平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许多深明大义的人,总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把枪口抬高一厘米。
这就是朱警官给我讲的故事。她讲的生动有趣,我的文字功夫跟不上,只好将就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