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第二天(日更124) - 草稿

学习第二天(日更124) - 草稿

作者: 蕴阳_渡己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1:56 被阅读0次

            一早会场如昨日一样爆满,开始作报告的是惠州五中的袁老师,袁老师做的报告是《新考纲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策略》。先梳理了2019年学业考试的新变化,比如:课标、考纲的变化。反思自己,还没认真研读过考纲。在新课改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这是地理课标的要求,考纲的变化也结合这一要求,对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题型的变化,在高考指挥棒下综合题有问答简述题,这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更是一个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备考呢?首先老师要具备发展的眼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活动探究题,注重深挖,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欧洲人饮食以乳畜产品为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答案同学们也能够探究出来,但老师此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形平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欧洲地区不主要发展种植业呢?市场经济因素?其实更重要的是从地理位置光热条件的角度帮助同学们分析这两种农业类型的差异。这样的深层次引导思考就更加能够体现地理对生活的影响。关于印度人地理图上是主要以白种人为主,但我们平时看印度电影却是看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白种人,为什么呢?其实人种的区分除了肤色,毛发还有体格等方面的的区分。学生以前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但我却没有抓住这个点来进行思考的点拨,以后在对于学生问的问题一定要深入的思考如何做到更好的启发。关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这个示意图,为何是印度洋板块插入亚欧板块呢?等等这些例子都是老师抓住现有的图片资料等在课堂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对学习与生活持有一颗好奇心,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其次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老师要注入更多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元素,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寻找上课的素材,让同学们在地理课堂当中了解变化万千的世界,领悟生活,用地理发展的眼光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地理视觉的重要环节。同时提供这些素材也符合能够吸引人注意的主要三个要素:和自己有关的事物,富有变化的事物,自己了解的事物。比如袁老师举例的:交通运输的变化:图说惠州:运用不同年代惠州交通照片图来展示惠州的交通变化情况。惠州的交通是学生熟知的,展示不同年代的变化更加生动的说明了经济发展与交通升级内在的联系,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这个例子也可以为我所用,我可以把它改成东莞交通发展变化的情况,或者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变化发展情况。讲工业农业这两节也可以结合东莞不同年代不同产业的变迁与升级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袁老师还提到关于学业复习,他从四个方面全面展开:首先是在复习中形成知识体系,其次是试题的命制,教会学生解题技巧:读懂题看懂图,着重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不推荐题海战术。这个复习模式我非常的认同。现在我在备考当中主要在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如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作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是将知识按照自己的认知习惯进行整理归纳,是对地理知识的一次再加工过程。这一再加工的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能力,锻炼了学生因果关联性思维,学生在解答简述题的过程中会更加全面的落实知识点,这无疑能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试题命制这一块是我的弱项,今年教学能手比赛当中就有这一项,目前能想到是通过研究经典题型是如何设问这一块入手,先提高自己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做题技巧这一块在讲解习题时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和图来进行讲解。第四点还是回到了出发点:注重地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念,即人类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判断。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地对人”、“人对地”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要遵照人地协调发展观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袁老师注重用心、用情、用爱来去培养具备人地协调观念的新时代公民。雅思贝尔斯的名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陪着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学生是一棵树我们就变成一棵树,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入心灵的教育才能撼动灵魂的觉醒。

    学习第二天(日更124) - 草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第二天(日更124)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a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