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元
No.74/第三十章/7
第三十章 得胜还朝 功过评说(之七)
平定张格尔之乱的第二年九月,道光帝远赴关外盛京谒祭祖陵。当年他曾作为王子随父皇嘉庆帝来过此地,弹指一挥间,十一年过去了,旧地重游,道光帝心里真是感慨万千。他要将西北边疆安然无恙的消息告诉长眠于地下的祖先英灵,也借此机会向天下宣示,他不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守成之君。在龙兴圣地,他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之中。可他没有想到,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对付汹涌而来的鸦片烟毒,已经悄悄地但十分严重地摆在他的前方不远处,并且像一场做不完的噩梦,在此后十年间时时刻刻纠缠着他。
不过,这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不在本书叙述范围内,单就平定回疆而论,当年道光帝毕竟守住了大清朝既有疆域,这是历史公认的。
正是道光帝坚定不移地粉碎了分裂分子张格尔的叛乱,使得回疆没有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应该说,道光帝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虽然后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割让了香港岛,但与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回疆比起来,不到一百平方公里的小小香港岛,只有回疆的万分之一。更何况那里北依大陆,南临大海,乃一绝地,故而终将得以回归。设若当年回疆脱离,那恐怕就势同今日之外蒙古或外东北了吧。
这就好比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那时已步入衰世的道光朝,遭逢“千年未有之变局”,其情形确如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道光帝面前一张摇摇欲倒的桌案上,摆着一个大西瓜和一粒小芝麻,道光帝尽了最大的努力,抢先搂住了那个大西瓜,只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忍痛丢掉了那粒小芝麻。
据史料记载,就在批复(即:同意还是不同意)签订《南京条约》的前一天,道光帝退朝后,负手绕殿徘徊往复,从早到晚不吃不喝,未尝稍息,身边侍从只听到他不停地叹气。的确,割地赔款的屈辱,让这位颇想重振大清雄风的守成之君深陷懊丧与悲怆,以致蹒跚于深宫内院不能自拔。直到次日五鼓拂晓,有侍从看见圣上忽而顿足长叹,旋入殿,以朱笔草草书写一纸——此乃道光帝万般无奈之下,痛苦地批准签订城下之盟。待廷寄发出后,道光帝连连流泪,自言自语:“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后来,他还下令取消在他的百年吉地前立“圣德神功碑”,用以自惩。
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事已无可奈何……
尽管“剿抚洋艘”会遭败绩,但是,其平定回疆之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遗憾的是,我们后人多无视这一事实,却因割让香港、丢了一粒小芝麻,而忘了道光帝复定回疆、保住大西瓜的功劳。
青史昭昭,岂可尽成灰飞?
在下著此书,就是不想让鸦片战争的硝烟,遮掩住那面“平定回疆、剿擒逆裔”,由八百里加急、与落霞齐飞的捷报红旗。
从中国历史发展自身的脉络来看,平心而论,大清至道光一朝尽管国家机器问题多多,但大体上也还能运转正常。当朝天子道光皇帝,固然算不上身负雄才大略,但也勤恳敬业,对于要经营好祖宗留下的这份基业抱有强烈的使命感,而且,始终能够兢兢业业地竭尽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的职守。若非遭遇那场千年未有之变局,他肯定是一位堪称模范的守成之君。
怎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转瞬间,落日残烟,西风骤至。嗟乎!嗟乎!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这或许真的不是道光帝无能,而实在是世事难料!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帝业半壶茶。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未完待续)
文元和他的书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