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说情绪一样有周期,学习收获也是如此,这样的认知稍稍减缓我的自卑情绪。但还是无法拯救我的焦虑,严重时直接想瘫痪。
课程听多了,大咖见多了,慢慢的变的麻木了。从自己身上开始分析,存在两个问题:1.输入:收藏性的输入太多,真实内化的输入太少!2.输出:不管是自己倒逼式输出还是强迫性输出,成绩都没有隔壁小王好,这种挫败感,真的很能打击一个人的主动性,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到底该怎么解决两个端口的问题呢?
周末的下午,还有一堆书没看,课没上完,作业没写,参加不完的聚会也选择忽略。之前在瑜伽静修中心生活的一段时间,给我的留下些许的个人相处方式,打扫房间,听歌洗澡,懒懒洋洋的坐在座椅上,晒太阳晒头发,这种感觉真的很惬意。
心情放松后,我打开喜马拉雅听了大咖读书会,随机点了一个《拖延症》,带听不听的讲到了SMART原则,虽然之前也听过很多遍,但一直没记到心里头,这有点符合鸡尾酒原理:嘈杂的酒吧,别人讲话什么都听不见,当喊到自己的名字,就变得比之前敏感很多!这就是只要和你相关的事,你就会特别关注。
偏题了,在这主要想具体分析SMART原则,它真的能帮助我这些问题。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 可衡量的attainable 能够到达的relevant 相关的time-band有时限的,在这个逻辑下,我把自己的事写在一张纸上,如图:
拿什么拯救我的焦虑我的任务比以往具体很多,但相关性不强,这和《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严重违背的,这也是为什么好几个课程都无法做到优秀的成绩的原因。
那拿我举例来说,我想学好营销,那就把其他课程都放放,一门心思的学习营销,读相关的书籍,听/看相关大咖的分享或课程。还有心态很重要,我想着放弃其他课程的学习,就感觉自己会后退很多,其实不是这样,只有从一个点有成绩之后,才会有线,面,体多维的拓展能力。你想每个维度成绩都一般般,那总体能好到哪去呢?对吧……
输入端节流了,那输出端就好办很多,设置奖励,鼓励自己的努力。与优秀的队员互相交流,找机会在群体面前分享自己的收获,这并不是很遥远,感谢乌龙明月老师的作业督促,我有好几次在大家面前分享的机会,虽然还不流畅,但我相信多次训练就肯定会好很多。
让自己的目标设定更加具体些,多些放弃和耐心,可以从一周开始,咱不着急,最起码在路上,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