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

作者: 吾在 | 来源:发表于2021-06-13 14:01 被阅读0次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跨度,称之为"生命周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生。如果一个人活了50年,那么他的生命周期就是50年,在生命周期内,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可以称之为他的生活行为。也就是说,生命周期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既然是时间,那么这个时间就是有起始时间和终点时间两个界点。起始时间界点我们又叫做出生时间,终点时间界点又叫做死亡时间。这两个时间对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所以也作为个人的纪念时间。出生时间的纪念是生日或寿诞。死亡时间的纪念是祭日。

    那么,问题来了,不同人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有些人活的时间长一些,有些人活的时间短一些,那么如何确定人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时间呢?一般来说,通过平均寿命或者叫人均寿命来衡量,我们基本上就知道人的寿命是多少了。计算平均寿命的方式是随机采样若干群体的寿命,平均折算到每个人的寿命。

    解决一个问题又来一个问题,新的问题是,人类寿命有记录以来,我们的寿命由平均30岁到如今77岁,也就是说生命周期延长了。那么新问题就是,第一,我们如何利用平均寿命来指导个人对待自己的剩余生命时间态度。第二,生命周期能够延长是否有限度,如果没有限度是否就代表人类可以永生,如果人能够永生是否表示人类不在存在生命周期?

    既然人类可以将生命从平均30岁发展到今天的平均77岁。就说明人类的进步标准之一就是寿命的延长。即比较两个国家或两个地区或两个人种的文明程度,进步程度的指标,可以使用人均寿命作为参考标准。那么相比较于古人,我们多出来的寿命该如何看待呢?或者今天的人比古代的人的寿命多出的部分该如何去运用。再换一个维度,今天寿命高的地区的人比寿命低的地区的人多出的寿命该如何运用?再推进一步,同一地区同一时段的你我他,我的寿命比别人的寿命长一些,我该如何用好比别人多的时间。再延伸一步,如果我的寿命比别人的寿命短,我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剩余生命呢?

    一,相比较于古人,我们多出来的寿命该如何看待呢。

    这是对待生命的态度的问题,正是古人平均寿命短,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类比了解到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寿命会比古人高。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个结果呢?我们可以假想来分析。

    第一种假想是我们的基因突变或筛选了,今天的人比古人有更强的基因。时间多的长一点的古人所拥有的交配时间也长一些,家庭哺育的空间也充足一些,使得更长寿的基因被更多的筛选出来,而寿命较短的基因早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突变成长寿的基因比突变成短命的基因的人群拥有更充足的繁殖机会。

    第二种假想是古代人类社会整体性弱而集体性强,以部落,氏族,家族为单位的集体在社会整体生存空间上占具更大的认同度。使得战争不止,私斗成风,造成非自然死亡和伤亡而拉低了平均寿命。

    第三种假想是社会资源有限,古人由于生产力低,生产效率底下,导致社会物资供应无法满足人类繁衍带来的人口增长压力。外加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使得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外敌入侵掠夺风险提高,一方面高等级的人占据较大资源而低等级的奴役分配极少的资源。二方面为抵抗战争风险而拉巨社会资源的进一步分配不均。最终使得较大多数的人的生存物资短缺而造成人体所需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寿命低下。

    第四种假想是病毒的传播和医学的发展落后,使得人类在抵抗病毒,疾病,伤痛时,生命所承受的健康风险巨大。

    由上诉四种情况的假想,我们之少可以基于这样的假想,得到如下收获,由于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生物学家,战争专家,所以一切假想仅为个人假设并做出假设性结论,读者请勿受我文字影响。

    收获一,人类能够发展到今天非常不易,大家当珍惜之。

    收获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医学能力,提高社会物资生产能力,提高国防战斗能力,是生命的根本保障。

    收获三,重视社会整体性比重视人群集体性更重要。

    关于这三点收获,今后还会专门写文章细讲,这里点到为止,留下伏笔。

    二,今天寿命高的地区的人比寿命低的地区的人多出的寿命该如何运用。

    与古人的寿命比较中,我们可以明方向,与今天的人做比较,虽然时段相同,都在一个历史时期,都是现代社会,那么做这种横向比较,我们又可以窥探些什么呢?万事万物都有几个基本维度可供参考,首先是什么事物,其次该事物具有哪些特征,然后该事物如何运作,最后,运作的结果是怎样。

    同时代的事物进行比较,可变因素相对就少一些,可研究的价值也就大一些,研究的结果对人类的意义也更加积极一些。在横向比较不同地区的人的寿命问题上,我们可以知道,研究的问题是地域人均寿命对比,地域人均寿命的特征是什么呢?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政治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经济能力,不同山川气候,不同交通便利。地域人均寿命的的运作方式是什么呢?降低特征的不同点,尽可能将可变因素降到最低。最后判断地域人均寿命差异的结果。

    所以,具体数据收集及整理工作本人没有条件,现在我们抽象的来做一个基本判断。

    具体到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在相同历史时期内,不同地区的人的平均生命周期的不同,我们可以做到互证对错,判断孰优孰劣,为各方下一步如何调整做好分析准备。当然,如果你格局小,也可以视自己在高寿命地区的存在而得意洋洋的嘲笑生活在低寿命地区的人而满足其莫名其妙的虚荣心。

    三,我的寿命比别人的寿命长一些,我该如何用好比别人多的时间

    四,我的寿命比别人的寿命短,我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剩余生命呢

    文章改写中,

    以下是之前文章片段

    倘若人类没有记忆或者记忆无法保存,那么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在生物原始本能反应,好在人类寻找到可以保存记忆的办法,那就是文字的发明。

    当人在出生之时,就有大量且丰富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语言和文字记录下来,等待新生命体去承载。当人死去之时,又可以将自己一生的阅历与感悟,总结之后以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保留下来,以供新生命体去承载。这便是传承的过程。传承,使得人类可以基于前人的智慧发展出新的文明内容。也就可以说,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生理生命周期”,另一个部分是“思想生命周期”。生理生命周期是从新生命体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死亡的那一刻截止。而思想生命周期是从新生命体承载的记忆的最早时间开始,直至人类完全遗忘该生命体之时截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展开论述一下,就更容易理解。我们知道对中华文化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孔子,从生理生命周期上来讲,他已经死去数千年了,然而他思想生命周期至今依然存活,且越来越有活力。也就是说,当我们接受了儒家文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那么,孔子的记忆也就保留了下来,孔子也就活在了当代接受其思想的生命体中。而系统接收孔子思想的人,就等同于继承了孔子的思想遗产。即孔子从周朝学习而来的一切学问和思辨,就等同于系统接收孔子思想的生命体,他的思想生命周期自周朝开始。倘若该系统接收孔子思想的人不故步自封,能够继续包容兼蓄,进一步结合当下和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看法,新理论。那么,当该生命体将其所得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形式保留下来,被后继者所继承,那么他的思想生命周期将不受生理生命周期的束缚,实现永生。直至他的思想不被未来需要,被未来生命体所遗忘。所以,人的生理生命周期内有形的身体的死亡不代表一个个体的结束。思想被遗弃,记忆被遗忘,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消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周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fg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