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推荐下,听了罗振宇《罗辑思维》第20期——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
刚听10分钟,我如获至宝,马上下了罗振宇“得到”这个app;又听了15分钟,异样感渐渐强烈,进而转化为可惜和遗憾。最后整个音频37分钟停下来,是浓烈的失望!
恕我直言,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根本就是哗众取宠的“伪逻辑”!
有几个观感我不吐不快:
第一、强行论证,夹带私人情绪,误导听众。
罗振宇说:“读书可以美容。”这话是没问题的,但论证这个论点他说的话,让我感到愤怒!
他举了一个例子:“我自己切身体会:到大陆的一些寺庙里去,真的是恶僧恶道!一看跟周围的农民没有什么区别嘛,不过是多了一件袈裟而已呀!可是现在有一些寺庙,比如说我到台湾去看了一些寺庙里面的人,你就会觉得他们真的修得面目和善。就说一个具体的例子,我在大陆一个庙里,可能是到了人家禁止拍照的地儿,我拍了一张照,那个僧人说:嘿,不许拍照!凶!在台湾遇到一样的情况,那个僧人是缓步走到我拍的那个东西面前,用身体挡住,然后摆摆手,人家是这样的。读书不读书,有修养没修养,最终会体现在你的面貌之上,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这一段就是让我对这个音频粉转黑一个最重要的点!
恶僧恶道?
罗振宇真的是个读书人吗?他知不知道“恶僧恶道”这个词对和尚而言,有多毒辣?
那和尚偷窃犯法了?强奸妇女了?还是杀人放火了?
仅仅是因为那和尚用不友善的口气阻止他拍照,他就称呼人家和尚为“恶僧恶道”?
罗振宇既然知道寺庙有“不让拍照”的规矩,为什么还要不顾这个规矩,到了寺庙就拍照?大陆也拍,台湾也拍?
泰国一些寺庙还不让衣着裸露的女性进去,不顾规定进去了会被轰出来。难道我们可以说泰国寺庙 “恶僧恶道”了?
明明是自己不尊重人家的信仰,不守规定,人家用不友善的口气阻止你,你可以说这和尚“还没修到家”或“没有素质”,可罗振宇却直接“恶僧恶道”的大帽子扣上去,并在自己的节目里辱骂对方,究竟是谁没修养?!
(在我看来,“恶僧恶道”这个词已经等同于辱骂。)
最后,这个大陆台湾寺庙的例子,和“读不读书”根本没有半分关系!
罗振宇亲眼看见和尚读书或没读书了吗?
他调查过和尚读书或没读书了吗?
和尚告诉罗振宇他们读书或没读书了?
都没有!一切都是罗振宇的主观臆断。
大陆和尚凶他了,他就觉得这些和尚没读书?
台湾和尚没凶他,他就认为这些和尚读书了?
从他们对罗振宇拍照的不同态度,直接臆断他们读没读书,这是强行论证!
整篇音频听下来,类似的强行论证和偷换概念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只说一个最让我感到愤怒的地方。
第二、年轻人,尤其是还在上学、还没有自己完整判断体系的中学生,很容易就被他的观点坑害!
他的原话是这样:“前几天我们《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一个小朋友,我估计是一个中学生。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老师,我该不该放弃写字,我用无纸化操作,用电脑写字?我说:当然应该呀!(这个中学生又问:)如果我将来提笔忘字怎么办?我不会写字怎么办?因为私下交往嘛,我就给他讲了一句特别不客气的话,我说:给你灌输这个观念的人,要么就是除了写字啥都不会的人,要么就是除了过去没有任何未来的一个老人。”
罗振宇这段话当时就把我讶得转不过弯来!
我就不说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种吊书袋子的话,我只问一句:“这位中学生,你高考作文怎么办?”
我是个俗人,比起“互联网改变世界、无纸化操作”这样的大事,我更关心:如果这个中学生听了罗振宇的话,那高考作文怎么办?
在这篇音频里,罗振宇处处流露出对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满,但罗振宇本人——就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受益者,是高考的受益者,是那些越过龙门继续前进的人,可他居然用哗众取宠的话,给一个中学生提出完全不符合实际的建议!
这一点让我极其惊讶!
通篇音频听下来,不难听出罗振宇对高考和大学的不屑,他本人也不断地在音频中鼓吹“从心出发,从兴趣出发去学习。”
真的,大道理谁都会讲,谁都可以讲得很漂亮。
我同样作为高考的受益者,走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现在我也可以轻飘飘地在网上说什么“高考害人,压抑个性,高中生活不愉快,应该追求兴趣和个性……”
但,这些话我绝对不会对一个中学生说,更不会鼓励一个中学生跨越自身的处境(高考)去搞什么“无纸化操作”。
我太清楚高考对普通人(普通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作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如果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被挤下去,如果家里没有关系没有后台给找份好工作,少有例外,都会从事极其辛苦且低收入的工作。
我们都不是汤臣集团的汤珈铖,读不下书可以辍学回家继承公司。身为普通人,我们更该对比的是农家子弟出身的马云,高考了三次也要上大学。
就连高考了三次的俞敏洪,也说过这样的话:“这条路径尽管很窄,像过独木桥一样,因为每年几百万人考试只有十几万人能够被大学录取。但是我知道,一旦我被大学录取,我就从此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从此可以在自己所喜欢的知识世界和外部世界中间去遨游。如果没有高考的话,几百万从农村走出来,走向城市的孩子,包括像我这样的人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不只农村的孩子,就是城市里那些出身普通的孩子,也要依赖高考实现人生的跨越。
如果听信罗振宇对现有教育制度的不满、对高考的不屑,从而让你对高考产生任何轻慢,那结局将很可能是悲剧。
并非说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就完全不可取,用我朋友的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行了。
可问题是:大部分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没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判断体系,罗振宇那哗众取宠又新鲜猎奇的《罗辑思维》,对他们来说,既动听又危险!
第三、互联网来了?
罗振宇原话:“可是互联网来了,这是我们经常要说的一个口头禅——可是互联网来了!它把这样的、一个整个的金字塔把它轰塌了,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知识碎片。我们现在发现,其实获得知识没那么困难,干嘛非得一路往上呀?你没听说过吗?清华那个保安都开始上研究生了,然后任何人都可以自学成才。一个叫当年明月的海关公务员,写出一本最受欢迎的皇皇巨著的明史,这些知识现象其实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
我认为罗振宇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认知,而这个错误认知极有可能误导年轻的听众:他总说互联网来了,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可,就我个人观点:互联网只是让信息传播,让信息“爆炸”。互联网的本质是创造“便捷”,而非创造“信息”。
当年明月写出《明朝那些事儿》,互联网在当中发挥的作用只是加速传播,而非创造此书。而这本书,我敢断定,必定是当年明月看了很多历史书,看了很多大块头,查了许多史料才能写出来,他攀爬的必然是一整个金字塔的知识体系,而非在互联网上东看一个知识碎片,西看一个知识碎片,拼凑而来。
同时,我疑惑:音频中“清华自学成才的保安上了研究生”,这个例子跟“互联网来了,并带了很多知识碎片”有什么关系?
难道这个保安不是在清华旁听“传统的知识体系”,学的 “传统课本教材”才能考上研究生,难道他看看互联网的知识碎片就能考上研究生吗?
互联网来了,知识碎片很多,获取知识也不困难了。但,如果你想考研究生,还是老老实实看书吧。如果你想像当年明月那样写一部皇皇巨著,该爬的金字塔还是要老老实实去爬,网络上的知识碎片只能帮你写出一篇鸡汤文,可写不出一部皇皇巨著。
第四、对罗振宇的读书态度,还有他宣扬的读书方法,我个人持保留态度。
罗振宇说:其实我的读书生涯从来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整部中国经济史或者中国政治史,但这不重要。我是用自己的兴趣,用自己心中的悬念,像种子一样去发芽,去生长,去开支散叶,一点一点寻找我要的答案。所以很多人说罗胖你怎么读书?你怎么都记得住?很简单呀!因为这是我找来的,我从来不读书,我只查书,查到的东西是我要问的东西,我自然就记得住。就像大家看美剧,看《急诊室的故事》,然后你就记住了很多急诊的技巧,其实你不是医学院的学生,你从来没有受过完整的系统的医学训练,这有什么重要呢?有知识总没有坏处,而这些知识就是你根据悬念生长而一路捡拾起来的那些小贝壳,会内化在你的生命里,所以读书我们不要再去攀爬那些金字塔了,跟着自己的心,跟着自己的悬疑去走,编一部终其一生属于你自己的一部悬疑剧。
上面的话真的很动听。真的!我自己都动心了!
可是,各位,尤其是中学生(青少年)的各位,如果你读书,只是为了兴趣,就像你看美剧一样是为了找个乐子,那罗振宇宣扬“不要再去攀爬那些金字塔了,跟着自己的心”的读书论,是极好的。
但是,如果你读书是为了学习,为了工作,是有明确目的,而你却像看美剧一样,像拾贝壳一样,被动接受知识,那结果就必然像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一样——漏洞百出。
最后,说说为什么我会措辞激烈地写下这篇文。
我听高晓松的节目,节目也会出现一些错误或是我不认可的观点,但我从未想过要写文怼他。因为高晓松每次都说:我认为、我觉得、在我心中、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这么想的、各位千万不要学我……
可,罗振宇每次都强调他说的才是对的、是最好的、是正确的,企图让所有人都跟着他一起来。不跟着他一起来都是落后的,都是没有出路的。
他这种带有洗脑性质的“伪逻辑”,便是我写下这篇文的原因。
最后的最后,我私心觉得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宣扬的观点虽然说得天花乱坠,可他却不会那么做,都是说来唬人哄人的。例如:
他在这篇音频里说: “但是近代化的教育出现之后,从这种开始我们就觉得他(孩子)是个罐,从小开始罐摆一排,然后往里灌东西,然后越到大灌的东西就越多,越分门别类。所以一直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这样的一个阶梯,非常漫长的金字塔的阶梯,让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去攀爬。可是互联网来了,它把这样的一个整个的金字塔把它轰塌了,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知识碎片,我们现在发现,其实获得知识没那么困难,干嘛非得一路往上呀?你没听说过吗?清华那个保安都开始上研究生了,然后任何人都可以自学成才。”“可是现在我们主张怎么办?主张按照一个人的应用,用你的兴趣把自己的心当做一个种子在你的环境里种下去,然后寻找到你最需要的东西,一点一点的生长,而不要去囿于传统工业社会的一个一个的学科分类。”
如上文所示,他各种鼓吹大家“不要再去攀爬知识的金字塔体系,从心出发”“不要局限于一个一个学科分类”“获取知识没那么困难,干嘛非得一路往上”“任何人都可以自学成才”。
可他本人,却是本科、硕士、博士,一个学位一个学位地往上读,一个学科分类一个学科分类地往上学,一个金字塔体系一个金字塔体系地往上爬。这些学位有没有水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很可能自己都未必认同他在《罗辑思维》里鼓吹的那些观点。
PS:本人仅听过《罗辑思维》第20期-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本文仅针对第20期,不涉及《罗辑思维》其他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