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班到黢黑的回家路上,街道旁的店铺里传出来了一阵音乐声:“别哭我亲爱的人••••••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微笑,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我们都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驻足,发呆,美丽世界?孤儿?
汪峰那种声嘶力竭的嗓音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突然间很喜欢这首歌的名字:美丽世界的孤儿。
这个世界是美丽的,美丽的不容置喙。你看那山川河流,你看那蓝天白云,你看那鸟语花香,你看那海阔鱼跃,处处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处处都是生命力的跳动。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当我们面对天地玄黄,面对宇宙洪荒,人站在哪里不是深渊?人站在哪里不是临崖绝壁?那种扪天叩地,绝迹了无音的孤独感每个人都如影随形。
周国平对孤独的解读,我认为是最为周全的,他说:孤独有两种,灵魂寻找自己的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仔细想来,很少有人不孤独,或者说,有一部分人的孤独感出现频次较低,当不被人理解时,当需要倾诉时,当无聊苦闷时。而绝大多数人的孤独感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只是忽强忽弱,只是忽隐忽现。在内心的最深处,我们始终在一座孤独的岛屿上,四面环海,了无一人,遗世而独立。 晚明时期的张岱也曾说过:有一种孤独,身边添一个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除。而有一种孤独是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其实这和周国平所道的孤独如出一辙。简而言之就是生理上的和精神上的。生理上的孤独感比较外显,而精神层面的孤独有时甚至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有些人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这种感觉,但是那种彷徨与无措就是一种孤独。那种绝望和心痛就是一种孤独。很多时候,我们所遭遇的命运之苦不是说它本身有多痛,而是痛的太孤单,孤单的无法承受得住。
当夜晚来临时,我们的灵魂启程,如苦行僧般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幽道中秉烛前行,那种欲哭无泪的隐忍匍匐,那种四望无可依的凄凉清苦,手中的微光便是全部的希望。然而这全部的光芒,照的见方寸之间的泥泞坎坷,却照不见三尺之外的泪眼婆娑。第二天,阳光洒满屋子的时候,窗外车水马龙的时候,你还是你。粉底压住了黑眼圈,眼影打亮了浮肿的双眼,衣冠整洁唇红齿白昂首阔步地又去奋斗崭新的一天。
只有夜知道。
然而,孤独并不可悲。我甚至觉得这是一种信仰,一种自我构建,无关风月。偶然间,这座纷繁复杂的孤岛也会有过客经过,隔海相望,招招手:“哦,原来你也在这里,嘘,请你离开。”
于这美丽世界而言,十分孤独,也十分骄傲。
网友评论